[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鹅口疮的中药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594513.4 | 申请日: | 2015-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9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 发明(设计)人: | 钱小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德宏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1/02;A61K33/36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43100 安徽省马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鹅口疮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鹅口疮的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鹅口疮是指小儿舌上、口腔黏膜上出现状如鹅口的白色点状或片状白屑;其白屑,状如凝乳,不易拭去,若强揩之,其下面的黏膜则见潮红、粗糙,不久于复生,常伴有哭闹不安,拒乳等症,本病可因先天胎热内蕴,或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而致;临床上治疗鹅口疮较为棘手,一般的治疗西药输液或外用口腔粘膜,治疗病期长,疗效慢,易反弹,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鹅口疮的中药。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鹅口疮的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生地6-10、川芎4-5、酒炒大黄2-4、黄芪6-8、生大黄10-12、虎杖5-6、紫花地丁2-4、白茅根5-8、万年青2-4、制草乌5-6、枣树皮3-4、雄黄4-6、天葵子2-4、徐长卿6-8、地榆炭8-10、火麻仁3-4、赤药5-6、五加皮7-8、半春莲4-5和黄毛耳草2-4。
治疗鹅口疮的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生地8、川芎4.5、酒炒大黄3、黄芪7、生大黄11、虎杖5.5、紫花地丁3、白茅根6、万年青3、制草乌5.5、枣树皮3.5、雄黄5、天葵子3、徐长卿7、地榆炭9、火麻仁3.5、赤药5.5、五加皮7.5、半春莲4.5和黄毛耳草3。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过120目筛即得,一日2次,吹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配方新颖、制备简单、使用方便、吸收快、效果好的特点;而且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抗菌消炎之效,将本发明的中药混合制成粉剂后吹施于患处,作用快,无毒副作用,治疗鹅口疮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鹅口疮的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生地8、川芎4.5、酒炒大黄3、黄芪7、生大黄11、虎杖5.5、紫花地丁3、白茅根6、万年青3、制草乌5.5、枣树皮3.5、雄黄5、天葵子3、徐长卿7、地榆炭9、火麻仁3.5、赤药5.5、五加皮7.5、半春莲4.5和黄毛耳草3。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过120目筛即得,一日2次,吹用。
典型病例:
病例1:许某,男,1岁半,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斑膜面积大小不等,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舌质淡,苔白腻而黄,吹用本发明的中药,每日2次,连续使用三日,效果明显,症状明显好转,后继续吹用一周,诸症全消,治愈。
病例2:苏某,男,11个月,患有鹅口疮数周,舌、颊、腭或唇内黏膜上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多方治疗一直未治愈,后吹用本发明的中药,每日2次,连续涂覆十余天,诸症全消,治愈。
病例3:刘某,女,17周,口腔出现白屑,哭闹伴低烧,诊为鹅口疮,患儿拒乳,哭声低弱,后吹用本发明的中药,每日2次,连续吹用数日,效果明显,患儿吃奶正常,白屑明显减少,后继续吹用一周,痊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德宏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德宏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45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牛支气管炎中药配方
 - 下一篇:一种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灌肠剂及制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