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甲硫氨酸-金纳米团簇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94214.0 | 申请日: | 2015-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18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 发明(设计)人: | 彭花萍;陈伟;邓豪华;简美丽;刘爱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医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76 | 分类号: | G01N21/76 |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王义星 |
| 地址: | 35000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甲硫氨酸 纳米 化学 发光 传感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甲硫氨酸‑金纳米团簇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其是以甲硫氨酸保护的金纳米团簇材料为发光体,过硫酸根离子为共反应剂,将甲硫氨酸保护的金纳米团簇修饰在玻碳电极上,进行电化学发光测试,并实现对多巴胺的检测。该传感器对对多巴胺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1~4µmol/L和4~25µmol/L,检测限为0.032µmol/L。本发明所得到的甲硫氨酸保护的金纳米团簇制备方法绿色环保,操作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制备的甲硫氨酸保护的金纳米团簇生物相容性好,并具有较好的电致化学发光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甲硫氨酸保护的金纳米团簇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及其用于多巴胺的检测,属于分析化学和纳米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电致化学发光是指通过电化学的方法在电极表面产生一些特殊的物质,这些物质之间或与体系中其它组分之间通过电子传递形成激发态,由激发态回到基态产生发光现象,是电化学与化学发光方法的结合。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是近几年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检测方法,己在临床分析及医药、病毒、免疫等领域广泛应用,该技术无需激发光源、信噪比高,不但可以有效避免常规荧光分析中的光漂白和背景干扰问题,而且比常规荧光分析法更为灵敏。
近年来,半导体纳米晶体或量子点作为一种新的电致化学发光纳米发光体受到广泛关注。半导体纳米晶体或量子点电致化学发光结合了半导体、电化学和化学发光等优势成为电致化学发光分析中的新领域而发展迅速。金纳米团簇由于其特有的量子尺寸效、特殊光电性质、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等特性,在生物标记、医学成像、生物传感器、催化和光电子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因此,设计和制备基于新型功能化金纳米团簇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有望拓展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在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甲硫氨酸保护的金纳米团簇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甲硫氨酸保护的金纳米团簇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以及用于多巴胺检测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基于甲硫氨酸保护的金纳米团簇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其特征是以甲硫氨酸保护的金纳米团簇材料为发光体,以过硫酸根离子为共反应剂,将甲硫氨酸保护的金纳米团簇材料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形成甲硫氨酸保护的金纳米团簇修饰玻碳电极,以甲硫氨酸保护的金纳米团簇修饰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进行电化学发光测试。
上述甲硫氨酸保护的金纳米团簇材料由以下方法制备获得:往0.4 mL浓度为20mg/mL的氯金酸溶液中加入4 mL浓度为0.1 mol/L 的甲硫氨酸溶液和0.6 mL浓度为0.5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均匀后于37 ℃水浴反应6 h,再往上述溶液中加入硫酸溶液,室温离心,弃上清液,用硫酸溶液清洗沉淀,在沉淀中加入浓度为1.4wt% 氨水溶液,混匀后在温度为70 ℃的水浴下反应30 min,得到甲硫氨酸保护的金纳米团簇水溶液,甲硫氨酸保护的金纳米团簇水溶液冷冻干燥后可得到甲硫氨酸保护的金纳米团簇粉末。
所述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由以下方法采集:将玻碳电极用Al2O3粉末抛光至光滑镜面,再依次放入HNO3溶液,无水乙醇,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N2吹干;再将甲硫氨酸保护的金纳米团簇修饰在处理好的玻碳电极表面,得到甲硫氨酸保护的金纳米团簇修饰玻碳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医科大学,未经福建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42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