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塑地板加工用底漆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94211.7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6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温中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温禾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167/00;C09D105/08;C09D7/12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张加宽 |
地址: | 236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板 工用 底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塑地板加工用底漆。
背景技术:
木塑地板是一种新型环保型木塑复合材料产品,主要由木质粉(植物纤维)与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和加工助剂等复合而成,混合均匀后再经模具设备加热挤出成型而制成的高科技绿色环保材料,兼有木材和塑料的性能与特征,能替代木材和塑料的新型混报高科技材料。木塑地板是用木塑复合材料制成的地板,拥有和木材一样的木质感和加工特性,使用普通的工具即可锯切、钻孔、上钉,同时具有塑料的耐水防腐性能,使得它成为一种性能优良并十分耐用的室内装饰材料。
在地板加工过程中,为了美化地板的外观质量,以及提高地板的耐磨、防腐、防水和防火性,需要在地板表面喷涂油漆。底漆是油漆系统的第一层,用于提高面漆的附着力和增加面漆的丰满度,同时可以保证面漆的均匀吸收,使油漆系统发挥最佳效果。目前,专用于木塑地板的底漆还未见报道,而采用一般地板底漆存在附着力差、漆膜机械性能差的缺点,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漆膜附着力强、机械性能好且安全环保的木塑地板加工用底漆。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木塑地板加工用底漆,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环氧树脂100-110份、聚酯树脂50-60份、水镁石粉30-35份、纳米氧化铝8-13份、粉煤灰15-20份、白云石粉15-20份、锂基蒙脱石粉12-15份、磺化壳聚糖10-15份、芒硝粉10-15份、褐藻酸钠7-11份、水玻璃7-11份、环氧蚕蛹油酸丁酯6-10份、矫味剂6-10份、玻璃纤维4-8份、柴油15-20份、乙醇35-40份、水300-400份;
其制备方法如下:
(1)将纳米氧化铝加入乙醇中,分散均匀后加入水镁石粉,混合物先于超声频率22kHz、温度50-60℃下超声处理25-30min,再于微波频率2450MHz、功率500-800W下微波处理10-15min,过滤,滤液经烘干、粉碎后即得改性水镁石粉;
(2)将粉煤灰、白云石粉、锂基蒙脱石粉、芒硝粉和柴油充分混合均匀,静置20-30min,即得混合粉料;
(3)将磺化壳聚糖和褐藻酸钠溶解于水中,搅拌下加入环氧树脂、聚酯树脂和上步制得的混合粉料,混合均匀后加热至100-110℃保温30-45min,随后冷却降温,当温度降至30-40℃后加入水玻璃、环氧蚕蛹油酸丁酯、矫味剂和玻璃纤维,混合物料转移至砂磨机,砂磨至细度小于10um即可。
所述矫味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凹凸棒土40-50份、有机粘土15-20份、柠檬草20-25份、甘草18-22份、茶叶渣15-20份、玉竹13-18份、吊兰叶12-16份、芦荟12-16份、菊花10-15份、荷叶10-15份、山楂叶5-10份,其制备方法为:将新鲜柠檬草、甘草、茶叶渣、玉竹、吊兰叶、芦荟、菊花、荷叶和山楂叶切碎后加入榨汁机中,并加入等量水,榨汁结束后过滤,所得滤液于0-5℃下放置1-2h,然后送入真空冷冻干燥机,最后经粉碎机粉碎成粉末后与凹凸棒土和有机粘土混合均匀即可。该矫味剂不仅能有效改善底漆本身的味道,使底漆味道温和、清香,还能净化室内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以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为主要原料,并辅以改性水镁石和其他多种助剂,制得的底漆适用于木塑地板,不仅能够在地板上牢固附着且其漆膜具有较强的机械性能,还能增加面漆的附着力和提高面漆的装饰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1)将8份纳米氧化铝加入35份乙醇中,分散均匀后加入30份水镁石粉,混合物先于超声频率22kHz、温度50-60℃下超声处理25min,再于微波频率2450MHz、功率600W下微波处理10min,过滤,滤液经烘干、粉碎后即得改性水镁石粉;
(2)将15份粉煤灰、15份白云石粉、12份锂基蒙脱石粉、12份芒硝粉和15份柴油充分混合均匀,静置20-30min,即得混合粉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温禾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温禾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42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