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90955.1 | 申请日: | 2015-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2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周岳溪;宋玉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1 | 代理人: | 裴红美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生物 处理 反应器 | ||
1.一种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快速稀释降毒区(1)、碳源反硝化利用区(2)、气流提升区(3)、螺旋活塞流氧化区(4)、脱气区(8)和升流通道(9),所述升流通道(9)与所述进水快速稀释降毒区(1)相连,所述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还包括沉淀单元,与所述螺旋活塞流氧化区(4)相连,所述沉淀单元包括预沉淀区(6)、沉淀区(5)和污泥回流区(7);沿所述螺旋活塞流氧化区(4)长度方向上分别设置有挡板,在挡板一侧设置有微孔曝气管或微孔曝气盘,通过曝气作用在所述螺旋活塞流氧化区(4)内形成水平方向的螺旋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快速稀释降毒区(1)的后端与所述碳源反硝化利用区(2)的前端相连,所述碳源反硝化利用区(2)的后端通过气流提升区(3)与所述螺旋活塞流氧化区(4)的前端相连,所述螺旋活塞流氧化区(4)的后端通过脱气区(8)与所述升流通道(9)的前端相连,所述升流通道(9)的后端与所述进水快速稀释降毒区(1)的前端相连,在所述进水快速稀释降毒区(1)设置有进水口,在所述沉淀区(5)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出水堰和集水槽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沉淀区(6)和所述污泥回流区(7)设置在所述沉淀区(5)的一侧或两侧;在所述碳源反硝化利用区(2)内的泥水混合方式为以下两种中的一种:
(A)采用偶数个数的挡板将所述碳源反硝化利用区(2)分隔为多个混合空间,在每个所述混合空间内设置有搅拌装置,其中,最前端的挡板与反应器壁形成的混合空间为所述进水快速稀释降毒区(1);所述挡板为部分重叠的双层板,混合液通过双层板之间的空隙从一个混合空间流入下一个混合空间内;
(B)沿所述碳源反硝化利用区(2)和所述进水快速稀释降毒区(1)的长度方向设置挡板,在挡板一侧设置有微孔曝气管或微孔曝气盘,通过曝气作用在所述碳源反硝化利用区(2)和所述进水快速稀释降毒区(1)内形成水平方向的螺旋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预沉淀区(6)和所述污泥回流区(7)设置在所述沉淀区(5)的两侧,且垂直于权利要求3所述螺旋活塞流氧化区长度方向挡板时,所述螺旋活塞流氧化区(4)的后端与所述预沉淀区(6)的前端相连,所述预沉淀区(6)的后端与所述沉淀区(5)的前端相连,所述沉淀区(5)的后端与所述污泥回流区(7)的前端相连,所述污泥回流区(7)的后端与所述脱气区(8)相连;
其中,所述预沉淀区(6)底部为面向所述螺旋活塞流氧化区(4)的斜面,所述沉淀区(5)的底部为面向所述污泥回流区(7)的斜面,斜面上方为挡板和反应器壁围成的泥水分离区;所述预沉淀区(6)和所述沉淀区(5)之间为双层挡板结构,处于所述预沉淀区(6)一侧的挡板上部开口,处于所述沉淀区(5)一侧的挡板下部开口,两个挡板之间形成供泥水混合物流入的通道;所述沉淀区(5)和所述污泥回流区(7)之间为单层挡板,单层挡板的下部开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预沉淀区(6)和所述污泥回流区(7)设置在所述沉淀区(5)的两侧,且平行于权利要求3所述螺旋活塞流氧化区长度方向挡板时,所述预沉淀区(6)的前端与所述螺旋活塞流氧化区(4)的后端相连,所述预沉淀区(6)的后端与所述沉淀区(5)的前端相连,所述沉淀区(5)的后端与所述污泥回流区(7)的前端相连,所述污泥回流区(7)的后端与所述螺旋活塞流氧化区(4)的前端相连;
其中,所述预沉淀区(6)的底部为面向所述螺旋活塞流氧化区(4)的斜面,所述沉淀区(5)的底部为面向所述污泥回流区(7)的斜面,斜面上方为挡板和反应器壁围成的泥水分离区;所述预沉淀区(6)和所述沉淀区(5)之间为双层挡板结构,处于所述预沉淀区(6)一侧的挡板上部开口,处于所述沉淀区(5)一侧的挡板下部开口,两个挡板之间形成供泥水混合物流入的通道;所述沉淀区(5)和所述污泥回流区(7)之间为单层挡板,单层挡板的下部开孔;在所述双层挡板结构的处于所述沉淀区(5)一侧的挡板的下端连接有第一防扰流板(10),所述第一防扰流板(10)为与水平面夹角为60°的斜面板,在所述沉淀区(5)内,沿所述沉淀区(5)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防扰流板(10)平行的第二防扰流板(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095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无线充电的手机背夹电池
- 下一篇:一种母线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