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并联振动铸造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89378.4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57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时培成;赵方;沈晨冰;何坤鹏;张林;宴长山;张利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27/08 | 分类号: | B22D27/08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43 | 代理人: | 胡定华 |
地址: | 241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并联 振动 铸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并联机构原理设计的铸造机实现空间多自由度振动的三维并联振动铸造机。
背景技术
振动会对金属的凝固过程及凝固组织形态产生显著影响,在金属铸造工艺中,常利用振动来破碎粗大的枝晶组织,以改善铸件机械性能。并联机构具有结构刚度大、承载能力强、惯性小、定位和运动精度高,位置反解相对简单、力反馈控制方便等诸多特点,能实现复杂空间曲线运动轨迹。
我国铸造领域的学术研究并不落后,很多研究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少。国内铸造生产技术不是很高,铸造机的创造方面还远远没有达到实际工业的标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落后,铸件质量低,材料、能源消耗高,经济效益差,劳动条件恶劣,污染严重。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铸造机的工作效率,解决铸造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局限性。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维并联振动铸造机,可实现支撑和激振的分离,所述铸造机中的砂箱可沿着 X、Y、Z三个方向振动。当沙箱在进行X坐标方向直线振动的时候,支撑沙箱Y、Z方向的机构不影响沙箱进行X方向运动。同理,当沙箱在Y方向或者Z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对沙箱Z方向和X方向起支撑作用的机构不影响沙箱进行运动所在方向运动,并且还能保证沙箱在运动的过程中的平衡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并联振动铸造机,包括沙箱和底座,所述沙箱四周设置有运动导轨,所述运动导轨上设置有横向振动电机,所述运动导轨通过导轨固定支座和导轨固定螺栓固定在沙箱四周,所述横向振动电机通过上连杆和下连杆与底座连接,所述上连杆和下连杆之间设置有滚动轴承,所述沙箱四角下方设置有自动调节式磁悬浮机构,所述自动调节式磁悬浮机构包括自动调节式磁悬浮线圈、磁悬浮空心固定支座和磁悬浮空心固定支座螺栓,所述自动调节式磁悬浮线圈设置在磁悬浮空心固定支座上,所述磁悬浮空心固定支座螺栓将磁悬浮空心固定支座固定在底座上,所述自动调节式磁悬浮机构旁设置有发电机,所述自动调节式磁悬浮机构和发电机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沙箱底部设置有纵向振动电机,所述沙箱与纵向振动电机之间设置有纵向动铁,所述沙箱底部设置有纵向减震装置,所述纵向动铁通过纵向减震装置设置在沙箱的底部且与纵向振动电机连接,所述纵向振动电机上设置有纵向电机上导柱。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横向减振装置,所述横向减振装置包括横向减振动杆、横向减振装置保护外壳、横向减振装置固定支座、横向减振装置固定螺栓、横向减振装置凹槽支座,所述横向减振动杆通过两端设置的横向减振装置固定支座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横向减振装置固定支座上设置有横向减振装置保护外壳,所述横向减振装置保护外壳上设置横向减振装置凹槽支座,所述横向减振装置固定支座通过横向减振装置固定螺栓设置在底座上。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发电机外部设置有发电机固定支座,所述发电机固定支座通过设置在其周围的发电机固定支座螺栓固定在底座上。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纵向减震装置包括纵向减振支座、纵向减振弹簧和纵向减振保护外壳,所述纵向减振弹簧设置在纵向减振支座中,所述纵向减振保护外壳设置在纵向减振支座和纵向减振弹簧的外部。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纵向减震装置下部设置有纵向立柱,所述纵向立柱通过空心支座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空心支座与底座通过空心支座螺栓进行固定。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横向减振装置凹槽支座上设置有横向减振弹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新型自动调节磁悬浮机构,可以保证沙箱在运动的过程中的平衡性能。合理的使支撑机构与激振机构分离,结构简单,零件容易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连杆机构;
图3为纵向直线振动总成;
图4为纵向减震机构;
图5为底盘上的减震机构;
图6为图4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中B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8为底盘上的自动调节式磁悬浮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93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