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蛙苗孵化的水循环孵化池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587957.5 | 申请日: | 2015-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5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 发明(设计)人: | 吴传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长兴创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翁霁明 |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孵化 水循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用于蛙苗孵化的水循环孵化池,属于蛙苗孵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人工养殖野生蛙通常采用固定水盆孵化式与池塘网箱孵化式两种;水盆孵化式可控制水源质量并可进行简单的换水处理,但人力成本高,且会因人为换水导致蛙卵胚胎营养流失,影响蛙苗的品质健康;池塘网箱孵化式虽解决了营养流失问题,但水质的病源感染问题难以控制,给整个蛙苗孵化过程带来极大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能降低人工成本,能较好地排除水源细菌及病毒感染隐患,实现大面积蛙苗孵化,且孵化效率高、品质好的用于蛙苗孵化的水循环孵化池。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用于蛙苗孵化的水循环孵化池,它至少包括一水泥池,水泥池的一侧端通过进水管经输水设备连接净化水池,另一侧端通过设置溢流挡水坝形成的出水沟,经外接出水管连接蓄水池,并在蓄水池与净化水池之间通过一水处理设备相连通,并形成一水循环系统。
本发明优选的是:所述的水泥池至少有三个并排布置,每个水泥池均为长方形平底池,且水泥池的一侧端通过并联的进水管连接所述的由水泵构成的输水设备后与净化水池连接;所述的水泥池另一侧端的出水沟通过出水管串联后连接于蓄水池。
本发明优选的是:所述水泥池的出水沟是由池内一侧端离池壁0.25—0.35米距离设置的、高约0.2—0.3米溢流挡水坝形成;所述的蓄水池和净化水池为邻近水泥池最外侧设置的同一个水泥池构成,中间用一道拦水墙分隔而成,在拦水墙的附近加装有水处理设备。
本发明主要是通过建造专门的封闭式孵化场地,将定量水源经过现有常规的设备净化消毒处理,根据不同孵化要求进行缓流换水进行孵化蛙苗全过程,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能降低人工成本,能较好地排除水源细菌及病毒感染隐患,实现大面积蛙苗孵化,且孵化效率高、品质好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结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介绍: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蛙苗孵化的水循环孵化池,它至少包括一水泥池1,水泥池1的一侧端通过进水管2经输水设备3连接净化水池4,另一侧端通过设置溢流挡水坝5形成的出水沟6,经外接出水管7连接蓄水池8,并在蓄水池8与净化水池4之间通过一水处理设备9相连通,并形成一水循环系统。
图中所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是:所述的水泥池1至少有三个并排布置,每个水泥池1均为长方形平底池,且水泥池的一侧端通过并联的进水管2连接所述的由水泵构成的输水设备3后与净化水池4连接;所述的水泥池1另一侧端的出水沟6通过出水管7串联后连接于蓄水池8。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水泥池1的出水沟6是由池内一侧端离池壁0.25—0.35米距离设置的、高约0.2—0.3米溢流挡水坝5形成;所述的蓄水池8和净化水池4为邻近水泥池最外侧设置的同一个水泥池构成,中间用一道拦水墙10分隔而成,在拦水墙10的附近加装有所述的水处理设备9。
本发明可提高蛙苗品质与成活率,在孵化过程中,采用新型水循环孵化池,用水量是常规孵化式的七分之一,人工成本节省90%,蛙苗的成活率提高40%,在孵化过程中,采用了水循环孵化蛙苗,使蛙苗感染细菌病害的几率几乎为零,有利于保证养殖户的蛙苗数量和投放时间,大量节省水资源和人工成本的投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长兴创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长兴创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79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跑道池虾类集约型养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鱼类苗种人工增殖放流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