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集约小客车出行需求热力图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85589.0 | 申请日: | 201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5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敬锋;张南峰;李勇;杨骥;何家荣;郑艳伟;李晓军;喻红玲;杨冬立;周捍东;周绮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松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1007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集约 小客车 出行 需求 力图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客车需求热力图的研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络集约小客车出行需求热力图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网络集约用车中的小客车主要是指专用于客运的小客车,并通过网络预约交互方式实现运营。按照目前的小客车经营方式分类,主要包括出租车、专车、约租车、私租车、租赁小客车等,未来包括无人驾驶的预约小客车等。
出租车、专车、约租车、私租车、租赁小客车以及无人驾驶的预约小客车的营运模式比较类似,从移动互联网终端上发出用车需求,在位置共享算法的作用下,接送乘客上车、营运以及下车。然而,预约地点、下车地点、路径的非确定往往造成运营调度的有效性往往不足,同时运力调配的效率不高,造成部分地区供不应求,部分地区车辆处于空置状态,难以实现运力的有效运用。
热力图在公共交通行业的应用主要围绕上车点的需求进行分析,在出租车、约租车、专车等领域应用比较广泛,其需求热力图目前基本上围绕上车点进行设计,其方式通常在电子地图上采用等高线的绘制方式,在闭合图形里面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需求程度,如越深的颜色表示需求越旺盛,通常以深红表示需求最旺盛区域,黄色为需求较旺盛区域,深绿为需求最不旺盛区域。
目前上车需求热力图已经在部分领域进行应用,特别是以出租车、专车应用最为深入。然而目前的需求热力图仅仅考虑上车区域的需求情况,从而实现运力的有效调度。目前的上车需求热力图往往忽略运营状态和待运营状态车辆的状态的时空切换特性,如某车辆把乘客送到目的地后,该车辆的状态马上转变为待运营状态,而目前的热力图需要在一定时间段内进行统计(如5分钟或者10分钟等),难以真实反映实时的需求情况。这也是目前热力图设计方法上没有完全考虑前瞻性的车辆状态转变引起的乘客出行需求与车辆运力匹配的转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网络集约小客车出行需求热力图构建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网络集约小客车出行需求热力图构建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以城市内可以停靠的路边视为潜在出发点和下车点,即城市全部的可停靠车辆的路边区域均可视为出发点或者下车点;
S2、开放注册用户,所有注册用户可以在操作系统上选择或者搜索的上车点和下车点,也可以把接客点视为上车点,下客点作为下车点;
S3、以上车时间、出发点、下车点三个因素组成一条出行样本,应用后台将所有的用户需求按照时间、出发点、下车点进行统计;
S4、以交通小区作为区域划分手段,即按照城市路网规划,以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与城市支路作为划分手段;
S5、划分好交通小区后,所有上车点和下车点均分布在划分交通小区的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与城市支路的边缘上,或者交通小区内部;
S6、注册用户选择的交通小区覆盖范围及其边缘上的任何出行需求进行统计,以上车时间、上车点、下车点三个因素组成一条出行样本,应用后台将所有的用户需求按照时间、上车点、下车点进行统计;
S7、把交通小区所有边均扩大N米,把扩大后区域内的所有出行需求均进行统计;
S8、以电子地图为底图,网络集约小客车出行需求热力图在电子地图上具有三个图层,即需要在电子地图加载三个图层,包括出发需求图层、到达需求图层以及出行需求图层,出发需求图层是上车点的需求描述热力图,到达需求图层是下车点的需求描述热力图,出行需求图层是上下车点综合的需求描述热力图;
S9、对于出发时间属性,则以设定时间段为划分,每个设定时间段下需要同时加载三个图层,当设置不同时间段时,将切换并加载对应时间图层;
S10、对交通小区区域进行颜色标注;
S11、对于交通小区外的扩展区域,则按照区域周边标注的颜色,按照颜色混合原理后得出的颜色将该区域填充颜色;
S12、以缓冲区的计算方式,对于一个给定的对象A,它的缓冲区可以定义为:P={x|d(x,A)<=r},d一般是指欧氏距离,也可以是其他的距离,其中r为邻域半径或缓冲区建立的条件,对图中所有区域进行不同区域颜色的方式,以解决填充颜色突变的问题,实现颜色表达的平滑过度;
S13、出发需求热力图的时间段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上车确认登记,时间数据是根据卫星定位时间上传的,对于到达需求热力图,出发时候不需要填写任何时间信息,到达时间的获取一般通过线路规划预估行程时间获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松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松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55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