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绝缘型有机硅封堵胶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85110.3 | 申请日: | 201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2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陆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瑞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83/07 | 分类号: | C09J183/07;C09J11/04;C09J11/06;C09J11/08 |
代理公司: | 泉州劲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6 | 代理人: | 王小明 |
地址: | 3644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绝缘 有机硅 封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封堵胶,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阻燃绝缘型有机硅封堵胶。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的输变电站,电气设备有许多导线进出,因此导线与电气设备柜体之间存在间隙,这些间隙容易使水汽进入电气设备内,造成电气设备内部受潮,导致电气设备内部放电;同时,老鼠、蛇等小动物也可通过这些间隙进入设备内,导致电气设备产生不明短路,给电气设备的运行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目前,电力系统解决这些间隙的常用方法常用防火泥封堵,防火泥具有优良的防火等级、阻燃性、耐水性、耐油性和耐热性等,但存在绝缘性、防水性、与电气设备之间的粘附性差,使用一段时间后,材料会变硬,最终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绝缘、防水的阻燃绝缘型有机封硅堵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阻燃绝缘型有机硅封堵胶,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备而成: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20-50份,阻燃剂45-80份,增粘剂5-10份,铁红3-5份。
优选的,聚硅氧烷的分子量为45-60万。
优选的,所述增粘剂为硅树脂。
优选的,所述增粘剂为硼硅树脂。
优选的,所述阻燃剂包括有活性氢氧化铝、石英粉、十溴二苯醚、十溴二苯乙烷、三聚氰氨、多聚磷酸氨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阻燃绝缘型有机封堵胶,除满足GB23864-2009《防火封堵材料》的要求外,还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和防水性能,同时对金属、塑料、橡胶具有很好的粘附性,封堵使用后,不变形变硬、不脱落。
依据相关国家检测标准,本发明所获得的阻燃绝缘封堵材料的性能,检测结果见表1所示。
表1阻燃绝缘型有机硅封堵胶性能检测
由表1可见,本发明的阻燃绝缘型有机硅封堵胶满足《防火封堵材料》的要求外,还具有绝缘性能和防水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说明。
以下有关物质组成份数统一是指重量份数。
实施例1
将50份分子量为45万的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投入到捏合机中搅拌,然后依次投入70份活性氢氧化铝、10份石英粉、10份硼硅树脂和5份铁红搅拌均匀,最后抽真空,使真空达到-0.07MPa,维持恒压1小时。
实施例2
将20份分子量为60万的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投入到捏合机中搅拌,然后依次投入40份活性氢氧化铝、5份十溴二苯醚、5份硼硅树脂和3份铁红搅拌均匀,最后抽真空,使真空达到-0.08MPa,维持恒压1小时。
实施例3
将25份分子量为50万的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投入到捏合机中搅拌,然后依次投入64份活性氢氧化铝,8份硼硅树脂和3份铁红搅拌均匀,最后抽真空,使真空达到-0.07MPa,维持恒压1小时。
实施例4
将40份分子量为48万的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投入到捏合机中搅拌,然后依次投入40份三聚氰氨、10份多聚磷酸氨,7份硼硅树脂和5份铁红搅拌均匀,最后抽真空,使真空达到-0.07MPa,维持恒压1小时。
实施例5
将30份分子量为45万的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投入到捏合机中搅拌,然后依次投入40份活性氢氧化铝、12份石英粉、6份硅树脂和4份铁红加热搅拌均匀,最后抽真空,使真空达到-0.08MPa,保持恒温160℃和维持恒压1小时。
实施例6
将45份分子量为55万的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投入到捏合机中搅拌,然后依次投入48份活性氢氧化铝、12份十溴二苯醚、9份硅树脂和4份铁红加热搅拌均匀,最后抽真空,使真空达到-0.08MPa,保持恒温160℃和维持恒压1小时。
实施例7
将35份分子量为57万的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投入到捏合机中搅拌,然后依次投入40份石灰粉、25份十溴二苯醚、8份硅树脂和3份铁红加热搅拌均匀,最后抽真空,使真空达到-0.08MPa,保持恒温160℃和维持恒压1小时。
以上所述仅为对本发明提供较为详细的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范围之内所做的各种变化及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瑞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瑞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51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