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虚拟功能服务链部署系统及其部署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84507.0 | 申请日: | 2015-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2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 发明(设计)人: | 兰巨龙;古英汉;伊鹏;刘释然;熊刚;陈祥;陈博;丁瑞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9/455 | 分类号: | G06F9/455;H04L12/46;H04L12/24 |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 地址: | 450002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服务链 虚拟功能 部署系统 功能激活 映射模块 运行状态 部署 用户服务请求 承载平台 动态调整 功能部署 功能单元 激活信息 决策依据 实时监控 虚拟网络 优化目标 预测模块 干扰度 顺序性 预测 映射 反馈 监控 优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虚拟功能服务链部署系统及其部署方法,系统包含:虚拟功能干扰预测模块,预测虚拟功能之间的性能干扰,为服务链的动态调整提供决策依据;服务链映射模块,能够处理用户服务请求,实时监控服务链运行状态并实现服务链映射;虚拟功能承载平台,用于接收并处理来自服务链映射模块的功能激活请求、反馈激活信息,并监控虚拟功能运行状态,通过功能激活请求产生相应实例。本发明针对服务链中各个虚拟网络功能单元间的依赖性、顺序性、功能部署的性能干扰,在基于虚拟功能干扰度预测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提高服务链的执行性能满足部署优化目标,能够有效提高服务链的执行性能,满足部署优化的目标,大大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虚拟功能服务链部署系统及其部署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增长和新型网络服务的不断涌现,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及调整、部署网络功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通过在网络中增加硬件来改变功能的方法成本高且缺乏灵活性。对此,研究者提出将网络功能同硬件平台相分离,使得网络功能能够被灵活部署在不同的物理平台上,实现对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实现虚拟网络功能关键技术之一的虚拟功能服务链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虚拟功能服务链由若干虚拟网络功能单元及其间的有向连接组成。链路中的虚拟网络功能由用户对其定义。虚拟功能单元间的顺序由虚拟功能单元间的依赖性及用户需求共同决定。虚拟功能服务链需要被映射到物理网络中以实现服务功能。每个虚拟功能被映射到物理网络中的相关平台上,具体来说就是在相关可用平台上产生一个虚拟功能实例,这个实例可以通过虚拟机承载。在服务链部署过程中,不同的网络功能实例对数据流的速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网络功能单元之间可能存在一些依赖性。特别地,当不同的虚拟网络功能实例部署到同一物理平台时,各个网络功能实例间会产生性能干扰。每个实例的执行性能同虚拟资源间的联系不是一个确定的状态,它是不断动态变化的。主要是因为虚拟网络功能实例的执行性能受到其本身工作负载大小的影响,如果工作负载发生变化,即使分配给实例的虚拟资源配置不改变,实例的执行性能也将发生变化。
另外,由于虚拟网络功能实例部署在相应物理平台上,虽然目前的虚拟化技术能够为这些实例间提供一些有效的性能隔离机制,但是物理平台上的监控管理单元将物理系统资源分配给不同虚拟网络功能实例时,这些实例将对平台的物理资源进行争夺,导致虚拟资源服务能力的变化,即实例间形成相互干扰。因此,在将虚拟功能服务链映射到物理网络中时,必须考虑其虚拟网络功能单元映射出的实例在对应平台受到的干扰程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虚拟功能服务链部署系统及其部署方法。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设计方案,一种虚拟功能服务链部署系统,包含:
虚拟功能干扰预测模块,为负载应用分配虚拟资源,对虚拟功能与虚拟资源需求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预测虚拟功能之间的性能干扰,与服务链映射模块进行信息交互;
服务链映射模块,将用户服务需求转换为形式化的服务功能模块,根据服务功能模块之间的顺序依赖性和用户需求对服务功能模块进行排序,并选择目标物理平台,将需要的服务功能模块信息及激活信息发送至目标物理平台;
虚拟功能承载平台,包含物理平台及平台控制系统,平台控制系统用于接收并处理来自服务链映射模块的功能激活请求、反馈激活信息,并监控虚拟功能运行状态,平台控制系统通过功能激活请求产生相应实例。
上述的,所述物理平台为单一服务器,或为聚拢服务器组成的数据中心。
一种虚拟功能服务链部署方法,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服务链映射模块接收用户服务请求,并将服务请求形式化后发给虚拟功能干扰预测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45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断路器接线螺丝扭矩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气隙壳式电抗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