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FID阅读器微带天线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581360.X | 申请日: | 2015-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1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雄;陈明省;宋战伟;史伟光;冯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48;H01Q1/50;H01Q1/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16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fid 阅读器 微带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线技术和射频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RFID阅读器微带天线。
背景技术
目前,射频识别(RFID)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人关注,RFID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应答器(射频卡和电子标签)、阅读器(读写器和基站)和上位机主系统(中间件与网络应用),天线系统作为RFID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无线数据通信的关键因素,因此天线系统设计是整个RFID系统应用的关键,也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天线参数(增益,辐射方向图等)直接影响阅读器的识别距离,识别区域等,进而影响阅读器的性能。传统的阅读器天线具有低增益、宽波束的辐射方向图,且体积较大,因而使得识别距离、识别区域受到限制。与传统阅读器天线相比微带天线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易于成形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高介电常数介质层可以减小天线尺寸,但大幅度缩减了天线增益与带宽,其性能不适用于UHFRFID阅读器。
综上,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采用空气层作为介质层,利用辐射贴片开槽和接地平面开槽技术的RFID微带天线。
发明内容
为实现阅读器天线具有高增益、识别距离远、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易于成形等优点,发明实施提供一种RFID阅读器微带天线。
1、一种RFID阅读器微带天线,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集成的RFID阅读器微带天线包括辐射贴片、介质基板第一板面的镀铜接地平面板、介质基板第二板面的绝缘底板(支撑板)、穿透辐射贴片和接地平面板的输出端的探针、支撑辐射贴片的尼龙柱,其中介质基板的第二板面和第一板面为相对的板平面。整个天线设计和RFID结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计采用空气层作为介质层,尼龙柱支撑辐射贴片,与接地平面板相连接,两板之间的高度是13mm。辐射贴片采用矩形的纯铜的材料,接地平面板采用FR4绝缘板单面敷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辐射贴片采用长L=136mm,宽W=100mm的矩形铜板,采用在矩形辐射贴片上开槽的方式能增加天线电长度,降低谐振频率,减小辐射贴片的尺寸。微带天线使用同轴馈电易调整馈电点位置,馈电点在宽度w方向的位移对输入阻抗的影响很小,但宽度方向偏离中心位置时,会激发TM1n模式,增加天线的交叉极化辐射,因此本发明中宽度方向上馈电点选取矩形板中心点。在辐射贴片上开槽1和槽2,槽1、槽2与地槽形成“F”形槽,且关于中心点轴对称,槽1的尺寸为67mm×8mm,槽2的尺寸为25mm×4mm,减小天线尺寸,实现小型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地平面板采用矩形FR4绝缘板单面敷铜,用于馈电的探针穿过辐射贴片上的馈电点与接地平面板上的SMA连接头连接进行馈电,天线中的探针采用铜柱,同时在接地平面板开两个地槽,因为在接地平面上开槽,能降低谐振频率,增大带宽,并且对后瓣也有抑制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天线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天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主旨是提出一种RFID阅读器微带天线,该天线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易于成形、适用于UHFRFID阅读器等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附图2所示包括辐射贴片、介质基板第一板面的镀铜接地平面板、介质基板第二板面的绝缘底板(支撑板)、穿透辐射贴片和接地平面板的输出端的探针、支撑辐射贴片的尼龙柱,其中介质基板的第二板面和第一板面为相对的板平面。
如附图1中所示因为在矩形辐射贴片上开槽的方式能增加天线电长度,降低谐振频率,减小辐射贴片的尺寸,因此辐射贴片采用长L=136mm,宽W=100mm的矩形铜板,在辐射贴片上开槽1和槽2,槽1、槽2与地槽形成“F”形槽,且关于中心点轴对称,槽1的尺寸为67mm×8mm,槽2的尺寸为25mm×4mm实现了天线的小型化。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天线上馈电点选取矩形板中心点,因为微带天线使用同轴馈电易调整馈电点位置,馈电点在宽度w方向的位移对输入阻抗的影响很小,但宽度方向偏离中心位置时,会激发TM1n模式,增加天线的交叉极化辐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13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