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纱机在线弱捻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81199.6 | 申请日: | 2015-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01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基宏;徐阳;高卫东;汤继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1H13/32 | 分类号: | D01H13/32;D01H13/04;D01H13/2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 |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纱机 在线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纱机在线弱捻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属于纺织技术领域;本发明一种细纱机在线弱捻检测装置,包括导纱板,所述导纱板上设有纱线;还包括与导纱板配合使用的纱管,所述纱管上设有气圈;所述导纱板、纱线、气圈和纱管为一组;在上述一组的外侧设有弱捻检测装置。本发明通过在设置红外线检测装置来实现在线弱捻检测,利用光电反光的强度变化测量气圈的回转频率,推算捻度的大小,可以实现自动检测与在线检测,从而为自动化控制奠定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细纱机在线弱捻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属于纺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细纱弱捻是指捻低于正常值,细纱断头后纱的强力不足,接头困难,状类短片段纱处于小捻度状态,俗称弱捻。弱捻就是10CM纱线上捻回(旋转)少于正常纱线上的捻回数,相对于无捻纱是具有一定的捻回,因此弱捻纱的捻回数在正常纱的捻回数与无捻纱的捻回数的中间。给纱线加捻是提高纱线牢度的手段,当捻回数不足时,会造成以下危害:单纱强力下降,由于吸色后反差纱线所生产的织物产生黄白档,细纱生产过程重复断头增加,容易产生磨钢令纱,针织机织上机断头增加,弱捻容易产生毛羽,弱捻容易起棉球(棉结),用有弱捻的纱作经纱,由于吸色多,则会产生经向通长性的色经出现。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避免弱捻纱的形成。
目前在操作管理上从设备维修、专件器材、工艺技术、运转操作等多个方面采取的措施防止弱捻的产生。然而,产生弱捻纱的因素很多,锭带偏长,锭带跑到锭盘大直径处,锭胆损坏造成锭子回转失灵,锭带张力轮重锤刻度位置偏小,使得张力轮张力过小,纱管不良,产生跳管,锭带飞花粘附过多,锭带有油污,滚盘上有油污。因此出现实际生产过程中管理困难的局面。
检索发现,目前有许多关于测试纺织弱捻的装置,“细纱机防弱捻装置”(201420670418.9)提出一种防弱捻装置,该装置只能通过测试锭带的位置的偏移程度,并将其回复到原位,从而消除弱捻。然而产生弱捻的原因很多,比如龙带打滑,龙带夹花等,因此仅仅检查龙带是否在规定的位置上是不全面的。“纺纱动态张力、捻度非接触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01106403.X)改方法中利用了CCD摄像头采集气圈的图像,并通过气圈的形状确定气圈的张力,并通过频闪光源检测检测纱线的捻度,该方法虽然可以检测细纱的弱捻,但是测量捻度时采用了半自动的方法,即采用人工调节频闪光源的频率使其与气圈的频率一致,从而得到气圈的回转频率,推算捻度的大小。“一种纱线捻度测试仪”(201110186652.5)提出一种纱线捻度测试的方法,但是该方法仅仅用于成品的测试,不能用于在线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细纱机在线弱捻检测装置,该装置通过在纱线所形成的气圈外侧设置红外线检测装置来实现在线弱捻检测,利用光电反光的强度变化测量气圈的回转频率,推算捻度的大小,可以实现自动检测与在线检测,从而为自动化控制奠定基础。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细纱机在线弱捻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通过设定阈值,将具有强度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输出信号,并根据其周期变化计算纱线气圈的回转频率;红外线电路板会将该频率与设定频率比较从而判别是否存在弱捻。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一种细纱机在线弱捻检测装置,一种细纱机在线弱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导纱单元;所述导纱单元包括导纱板以及与其配合使用的纱管;所述纱管设置在纱管板上;所述导纱板上设有纱线,所述纱线缠绕在纱管上形成气圈;还包括用于测量气圈回转频率的弱捻检测装置,所述弱捻检测装置距离气圈1-150mm。
进一步地,所述导纱单元有两个,所述纱线对应有两个,分别缠绕在两个纱管上形成两个气圈,所述弱捻检测装置设置在两个气圈之间,所述弱捻检测装置均距离两个气圈1-150mm。
进一步地,所述弱捻检测装置距离气圈15mm。
进一步地,所述弱捻检测装置距离气圈7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11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联网技术反恐综合安保云服务平台及其安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效弹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