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79754.1 | 申请日: | 2015-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21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美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美青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107 | 代理人: | 蔡正保 |
地址: | 31761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空气粉尘分离装置,特别是一种除尘器。
背景技术
除尘器是用于捕集、分离悬浮于空气或气体中粉尘粒子的设备。在冶金、铸造、水泥建材、机械、轻工、电力等生产制造中,都需要消除粉尘污染,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因此,除尘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除尘器的种类也非常多,最常用的除尘器有旋风除尘器、滤袋除尘器、电除尘、湿式除尘等。
如申请人之前申报过的一项关于除尘器的专利(申请号:200920314576.X;授权公告号:CN201572578U)。该除尘器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具有腔体一和腔体二,在壳体上设有两根进气管和两根出气管,进气管一和出气管一与腔体一相连通,进气管二和出气管二相连通,在腔体一和腔体二内均设有与出气管相连通的滤袋,出气管处设有能使气体从进气管流向出气管的风机。该装置通过合理分配工作工位的功率来解决资源大量浪费的问题,节能环保,实现提高除尘效率,十分适合在工业除尘产线上推广。但是,粉尘在进入除尘器之前往往由于刚经过高强度的加工而附带着大量的火星,而该除尘器并没有对进入除尘箱的粉尘做任何的灭火处理,如果粉尘中含有大量火星并进入除尘箱后可能会产生爆炸的风险,因此申请人还是希望能提供另外一种除尘器来解决该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除尘器,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防止产生爆炸的除尘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除尘器,包括除尘箱和位于除尘箱下方的储灰箱,除尘箱与储灰箱固定连接,所述除尘箱包括除尘腔和净气腔,所述除尘腔内固定连接有滤袋,其特征在于,除尘箱的底部具有与储灰箱相连通的集灰通道,所述除尘箱上设有能控制集灰通道处于连通状态或截止状态的放灰机构,所述储灰箱上开有与储灰箱内腔相连通的一次进风口和一次出风口,所述除尘器还包括有若干根竖直设置的竖支管,所述一次出风口通过竖支管与除尘箱的除尘腔上部相连通。
本发明将第一进风口设置在储灰箱内,带有粉尘的风首先会进入到储灰箱内,再由储灰箱通向除尘箱,而竖支管连接的是除尘箱的上部,整个通气管具有较长的长度,因此粉尘在流经除尘腔之前的预处理通道很长,设置多根竖支管后如有火星进入,使其很快分流到各竖支管,火星与管壁充分接触碰撞,得到完全冷却(竖支管既是通风管也是冷却管)。该长度保证了带火星的粉尘能在这一通道内逐渐降温,慢慢冷却,防止火星进入除尘箱引起滤袋燃烧,产生高温而使整个除尘器发生爆炸。另外,由于竖支管连接的是除尘箱的上部,那么风从第一进风口通往除尘箱是由低往高的走势,在此过程中部分粉尘由于自身重力的作用,会发生重力沉降,自动进行重力除尘,提高了除尘效率,同时也能使一部分的火星随着粉尘沉降到储灰箱底部,慢慢熄灭。另外,由于本发明中是上进风方式,除尘箱内含尘气体的气流运动方向基本呈水平,而粉尘沉降的方向是向下的,故并不会加大粉尘自然沉降的阻力,不会影响阻留、堆积在滤袋外表面上粉尘的自然沉降,也不会造成滤袋粉尘二次吸附量大,影响清灰效率,采用该结构后不但能灭火防爆,还能保证较高的除尘效率。
在上述的除尘器中,所有所述竖支管的上端口均连接有同一横管,所述横管与除尘箱的除尘腔相连通,所述竖支管的下端口与一次出风口一一对应地相连通。
通过将所有竖支管的上端口与同一横管相连接,那么气体从储灰仓内腔流向体积更小的竖支管后风速会变大,风速变大能促进火星在圆形管壁上不断碰撞冷却后熄灭,再由体积较小的通气管流向截面积更大的横管后风速又会突然变小,再由横管流向除尘箱,而此时的除尘箱空间骤然变大,流速放慢,能帮助部分粉尘迅速沉降,落入竖支管上端的回灰斗。另外,风速降下来后粉尘的速度也就进一步下降,此时的粉尘颗粒更容易发生自然沉降落于除尘腔底部,该结构通过改变通气体积的大小来改变风速的大小实现熄灭火星,并使风速的由慢到快再由快转慢的转换过程,帮助粉尘重力沉降和火星迅速降温,这种设计能进一步既能帮助熄灭火星又能提高除尘效率。
在上述的除尘器中,所述除尘器还包括与竖支管数量相同的回灰斗,每根所述竖支管与横管之间均通过回灰斗相连通,相邻两个所述回灰斗的大端口边缘相抵靠。
另外,本装置还在竖支管与横管之间设置了回灰斗,可以防止在该分歧处产生积灰现象,再将相邻两个回灰斗的大端口边缘相抵靠,这样使得相邻两个回灰斗的大端与小端之间形成一个锥状的间隔,回灰斗的大端方向上正是该间隔的尖端,因此,粉尘也无法在该处停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美青,未经陈美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97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