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光模组、棱镜片以及电视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78054.0 | 申请日: | 2015-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6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 发明(设计)人: | 郭好磊;高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模组 棱镜 以及 电视机 | ||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棱镜片以及电视机。微棱镜结构对投射到所述基材上的光线从靠近光源向远离光源处的增益效果逐渐减小,使得整个显示面板的亮度较为均匀。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依靠网点设计以及增加膜片数量对整个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进行调节,制作成本较高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棱镜片,用于聚集光源发出的光,所述棱镜片上的微棱镜结构包括从远离光源向靠近光源延伸的三棱柱微结构以及沿三棱柱微结构的长度方向开设的条状V型槽,形成以第一阵列排布的三棱柱微结构和以第二阵列排布的三棱柱微结构,以第一阵列排布的三棱柱微结构与以第二阵列排布的三棱柱微结构的横截面顶角相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棱镜片以及电视机。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器的不断更新,液晶显示器由于具有轻、薄、小以及耗电量低的特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为了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功能,需要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后方设置背光模组来提供光源。
现有的背光模组通常包括:光学膜片(棱镜片、上扩散膜、下扩散膜)、导光板、反射板及光源,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射板反射到导光板,从导光板上表面出射到下扩散膜,之后经棱镜片折射汇聚后射至上扩散片,经上扩散片散射后从液晶显示面板出射。
其中,棱镜片又称为增亮膜,其作用是利用形成在衬底材料上的棱镜结构的斜面使来自下扩散膜的某一角度范围内的出射光偏转至正面方向出射,这样,光源发出的光线在棱镜结构的作用下不断被循环利用,原本向各个方向发散的光线在通过棱镜片后被控制在正面视角方向上,从而达到轴向亮度增强的效果。
目前,背光模组按照入光方式不同分为侧入光与直下式两种,不论是侧入光还是直下式背光模组在用于各种显示面板时,由于光源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各处的距离不同,都会产生出射光亮度不均的问题。其中,侧入光式背光模组通常依靠导光板对光源发出的光束进行导向,在所述导光板上增加网点设计来调整背光模组出光面各处的亮度,但是这样会直接造成成本上升以及技术受限,而直下式背光模组通常通过增加光学膜片的数量提高出射光线的雾度,这样,会大幅度牺牲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棱镜片以及电视机,其中,所述微棱镜结构对投射到所述基材上的光线从远离光源向靠近光源处的增益效果逐渐减小,能够提升出射光线的亮度均匀性,从而能够对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进行调节,在不依靠网点设计以及不增加膜片数量的情况下就能够对整个显示面板各个部位之间的亮度均匀性进行相应的调节,制作成本较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光源;
棱镜片,所述棱镜片用于聚集光源发出的光,所述棱镜片包括基材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材上的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包括从远离光源向靠近光源延伸的三棱柱微结构,以及沿所述三棱柱微结构的长度方向开设的条状V型槽,所述条状V型槽远离光源的前缘部分呈尖楔形,将所述三棱柱微结构分隔成远离光源处的以第一阵列排布的三棱柱微结构以及靠近光源处的以第二阵列排布的三棱柱微结构,其中,所述以第一阵列排布的三棱柱微结构与所述以第二阵列排布的三棱柱微结构的横截面顶角相等,所述以第一阵列排布的三棱柱微结构的横截面的底边长度大于所述以第二阵列排布的三棱柱微结构的横截面的底边长度。
可选的,所述以第一阵列排布的三棱柱微结构的横截面顶角为80-100度,所述以第二阵列排布的三棱柱微结构的横截面顶角为80-100度。
进一步地,所述以第一阵列排布的三棱柱微结构的横截面顶角为90度,所述以第二阵列排布的三棱柱微结构的横截面顶角为9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80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U型塑料气排钉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管材连接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