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腱鞘囊肿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77000.2 | 申请日: | 2015-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1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肖荣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荣叶 |
主分类号: | A61K36/88 | 分类号: | A61K36/88;A61P19/04;A61P35/00;A61K35/6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21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腱鞘 囊肿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腱鞘囊肿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腱鞘囊肿(thecalcyst)是指发生于关节囊或腱鞘附近的一种内含胶冻状粘液的良性肿块,其多为单房性,也可为多房性。发病原因不明。目前主要认为与关节囊、韧带、腱鞘上的结缔组织因局部营养不良,发生退行性粘液性变性或局部慢性劳损有关。
目前临床上将手足小关节处或腱鞘内的结缔组织粘液性囊肿统称为腱鞘囊肿。如膝关节后方的囊性疝出叫腘窝囊肿。慢性损伤使滑膜腔内滑液增多而形成囊性疝出,或结缔组织粘液退行性变可能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腕背部、腕掌部或足背部出现腕豆至拇指头大小的半球状肿块,质硬,有弹性,基底固定,有压痛。本病最常发生于腕部背侧,其次是腕部掌面的桡侧,亦可发生于手掌、手指和足背部,少数发生于膝及肘关节附近;多见于青年和中年,女性多于男性;大多逐渐发生或偶尔发现,生长缓慢。
目前多数人认为,是关节囊、韧带、腱鞘上的结缔组织因局部营养不良,发生退行性变形成囊肿。部分腱鞘囊肿病例与外伤有关。腱鞘囊肿的囊壁为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内无衬里细胞,囊内为无色透明胶胨黏液,囊腔多为单房,也有多房者。囊肿与关节囊或腱鞘密切关连,有人认为囊腔与关节腔或腱鞘滑膜腔相通,有人则认为只是根部相连,并不相通。
腱鞘囊肿是发生于关节或髓鞘内的囊性肿物,内含有无色透明或微呈白色、淡黄色的浓稠黏液,属祖国医学“筋结”、“筋瘤”的范围。好发于关节和腱鞘附近,常见于腕背和足背部。患者多为青壮年,女性较多。多因过度劳累,外伤筋脉,以致痰凝筋脉,或因经久站立、扭伤等致筋脉不和、气血运行失畅,阻滞于筋脉络道而成。根据中医症候分类,该病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气滞型:症多为初起,肿块柔软可推动,时大时小,局部可有疼痛或胀感。舌红,脉弦。瘀结型:多有反复发作病史,肿块较小、而硬,可硬似软骨,患肢可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功能障碍。舌红质暗,脉滑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腱鞘囊肿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瘀结型腱鞘囊肿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腱鞘囊肿的中药,包含以下重量分数的组分:
丁茄15-25份,茜草15-25份,丹皮15-25份,三七15-25份,大吴风草10-20份,牡蛎10-20份,射干5-15份,长青草10-20份,矮叶书带蕨10-20份。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一种治疗腱鞘囊肿的中药,包含以下重量分数的组分:
丁茄20份,茜草20份,丹皮20份,三七20份,大吴风草15份,牡蛎15份,射干10份,长青草15份,矮叶书带蕨15份。
一种如上所述的治疗腱鞘囊肿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按量称取组合物中各组分,将各组分粉碎至500目;
2)将粉碎后的各组分加入到500份水中浸泡2小时;
3)武火煮沸后改文火持续煎煮40分钟;
4)浓缩至稠膏状。
本发明制备的治疗瘀结型腱鞘囊肿的中药膏,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中药膏中:丁茄:活血散瘀,镇痛麻醉;茜草:活血化瘀、凉血止血;丹皮:活血散瘀、清热凉血;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四药共为君药,大吴风草:活血止血,散结消肿;牡蛎:软坚散结、平肝潜阳;射干:散结消肿、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三药共为臣药;长青草:舒筋活络,调经;矮叶书带蕨:舒筋活络;接骨止痛;两药共为佐药。九药合用,共奏活血散瘀、消肿散结、舒筋活络之功效,针对瘀结型腱鞘囊肿,治疗效果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治疗腱鞘囊肿的中药膏,以纯中药为原料,毒副作用小;中药膏剂使用方便,制备方法中采用超微粉碎将药物粉碎至500目,更大程度释放药效,针对气滞型腱鞘囊肿,治疗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腱鞘囊肿的中药,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制备而成:
丁茄15g,茜草15g,丹皮15g,三七15g,大吴风草10g,牡蛎10g,射干5g,长青草10g,矮叶书带蕨10g。
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按量称取组合物中各组分,将各组分粉碎至500目;
2)将粉碎后的各组分加入到500g水中浸泡2小时;
3)武火煮沸后改文火持续煎煮40分钟;
4)浓缩至稠膏状。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荣叶,未经肖荣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70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