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用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76522.0 | 申请日: | 2015-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0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攀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F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刘兴耿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用 有机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有机肥。
背景技术
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经生物物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加工而来,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富含大量有益物质,包括:多种有机酸、肽类以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营养元素。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不管生物肥料的历史如何,微生物制剂仍继续向前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以极大的精力关注着用于环境和农作物的生物肥料,其原因是这类产品能有效地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无公害和消除环境的污染,因此,要研制出一种既具有肥料功能,又具有消除环境污染的能力,就十分困难,其难点在于:一种微生物具有提供植物营养功能(如固氮基因等),但不一定能具有分解污染的能力(即分解物质的基因),要实行基因转移十分困难,还要巨大的投资;土壤污染物种类很多,现已有105种以上的物质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这些污染物结构和化学成分各不相同,所以不可能用105种微生物混合一起来做成制剂,基因转移更难以达到;生物杀虫剂和生物除莠剂等的原理和菌种差异十分巨大,原则上为一菌一种用途,所以只能制成单一的菌剂,而且发挥作用的时间较长;生物肥料中的菌剂有些不是典型的土壤微生物,当其制成菌剂施入土壤后难以成活,而且在使用前通常也只能保持3个月的货架期。
目前现有的有机肥存储时间较短,容易发霉变质,从而影响肥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完全腐熟,减少病虫害发生,具有灭菌效果,养分含量高,同时能够产时间保存的农用有机肥。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农用有机肥,由以下原料制成:秸秆、草木灰、牛粪、磷柠檬酸渣、白头翁、胆矾、大叶金锦香、红粉、化香树果、羊山刺、苦木根、老鸦胆叶、窿缘桉叶、绿矾、蛇床子;所述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组成:秸秆35-45份、草木灰20-30份、牛粪10-15份、磷柠檬酸渣10-12份、白头翁5-8份、胆矾3-5份、大叶金锦香4-7份、红粉6-9份、化香树果1-2份、羊山刺4-8份、苦木根2-5份、老鸦胆叶6-8份、窿缘桉叶5-7份、绿矾2-4份、蛇床子0.4-0.8份。
进一步的,所述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组成:秸秆40份、草木灰25份、牛粪12.5份、磷柠檬酸渣11份、白头翁6.5份、胆矾4份、大叶金锦香5.5份、红粉7.5份、化香树果1.5份、羊山刺6份、苦木根3.5份、老鸦胆叶7份、窿缘桉叶6份、绿矾3份、蛇床子0.6份。
进一步的,所述苦木根经过暴晒干燥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红粉储存在干燥密封的环境中。
进一步的,所述秸秆为玉米秸秆。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农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将秸秆切成1.5-2cm长的碎料与草木灰、牛粪混合均匀,在60-65℃的气温下发酵30-40天,每隔3-5天翻动一次,备用;
2)将磷柠檬酸渣与清水1:1混合均匀的撒在步骤1)所得原料上,使用塑料薄膜盖住,密封发酵15-20天,备用;
3)取白头翁、胆矾、大叶金锦香、红粉、化香树果、羊山刺放入烤箱中保持100-120℃烤制3-5分钟,取出用钢磨研磨,使用40目滤网过滤,得到药粉,备用;
4)将苦木根、老鸦胆叶、窿缘桉叶、绿矾、蛇床子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淹没原料2-3cm,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制40-55分钟,得到一次药液,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得到二次药液,将两次得到的药液混合,备用;
5)将步骤3)所得的粉末与步骤4)所得汁液混合,放入带恒温箱中4-6℃保存,备用;
6)将步骤5)所得原料与步骤2)所得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在露天环境保持25-30℃发酵5-7天;
7)将步骤6)所得原料放入到自动造粒机中制成0.2-0.5cm直径大小的颗粒,经过烘干机使得颗粒水分保持在0-5%,即可制得有机肥颗粒。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肥颗粒在雨后撒在田地里,离农作物根部8-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攀,未经杨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65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