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熔融盐储能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76284.3 | 申请日: | 2015-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49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 发明(设计)人: | 贾明;汤依伟;程昀;杜双龙;李书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10/38 | 分类号: | H01M10/38;H01M10/0561;H01M2/14 |
| 代理公司: | 益阳市银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3107 | 代理人: | 舒斌 |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熔融 盐储能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电池,具体地说是一种熔融盐储能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电解精炼金属电解槽的熔融盐储能电池。
背景技术
传统能源的日益匮乏和环境的日趋恶化,极大的促进了新能源的发展,新能源发电的规模也快速攀升,在中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已超过20﹪。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产业的迅速崛起以及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重新部署,大大增加了对低成本、长寿命、大规模的储能电池的需求。
至今为止,人们已经开发了多种储能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储能、化学储能两大类。物理储能主要包括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和超导磁储能。化学储能包括铅酸电池、液流储能电池、二次电池和钠硫电池。其中电池储能是比较理想的储能方式,具有效率高、易用、干净、方便的优点。但铅酸电池、液流储能电池、二次电池和钠硫电池等传统电池不适合大规模储能场合的应用。
由电化学基本原理可知,在某种程度上,电池储能与电解可以认为是相反的过程。熔融盐在精炼制备高纯铝及其他金属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是冶金行业的超级耗能大户。因此,基于熔融盐的电解工业,可以实现高温熔融盐体系下的大规模储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电解精炼金属电解槽的熔融盐储能电池。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的,一种熔融盐储能电池,它包括槽体,槽体底部两边分别设有石墨负极、金属负极和石墨正极、金属正极,槽体中间设有绝缘隔板将两者隔开,正极导杆与石墨正极连接,负极导杆与石墨负极连接,并分别从槽体引出;所述金属负极的电负性小于金属正极的电负性,两者之间的差值为0.34~1.54,电解质覆盖在金属负极与金属正极上面;所述熔融盐储能电池的充电电压为3V~6V,放电电压为1V~4V。
为防止熔融后的金属负极、金属正极接触,本发明所述绝缘隔板的高度高于金属负极的液态层上部50㎜以上。
为便于金属负极的金属离子向电解质、金属正极扩散,本发明所述金属负极的液态层高度比正极金属的液态层高度高50㎜~100㎜。
一种熔融盐储能电池,它包括槽体,从槽体底部向上依次设有石墨正极、金属正极、电解质、金属负极和石墨负极,正极导杆与石墨正极连接,负极导杆与石墨负极连接,并分别从槽体引出,所述金属负极的密度小于电解质的密度,电解质的密度小于金属正极的密度;所述金属负极的电负性小于金属正极的电负性,两者之间的差值为0.34~1.54,所述熔融盐储能电池的充电电压为3V~6V,放电电压为1V~4V。
本发明所述金属负极的密度范围为0.50~2.60g·cm-3, 金属正极的密度范围为2.70~13.59 g·cm-3,电解质的密度范围为2.61~3.0 g·cm-3。
本发明所述金属正极为Al或Zn或Ga或Cd或Hg或Sn或Pb或Sb或Bi或Te或Cu或Ti中的一种或合金;所述金属负极为Li或Na或Mg或K或Ca或Rb或Sr或Cs或Ba中的一种或合金。
本发明所述电解质为金属氯化物或金属氟化物中的一种或组合。
本发明所述金属氯化物包括LiCl、NaCl、KCl、MgCl2、CaCl2、SrCl2、HgCl2、CuCl2、BaCl2;所述金属氟化物包括LiF、NaF、KF、RbF、CsF、MgF2、AlF3、ZnF2、CaF2、SrF2、PbF2、CdF2、BaF2。
本发明所述金属负极的电子电导率和金属正极的电子电导率均大于3S·cm-1,熔融的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小于0.8 S·cm-1。
为加强保温效果,本发明所述槽体的内壁设有保温内衬。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较好的实现了发明目的,制备了水平放置与竖直放置的熔融盐储能电池,特别是水平放置的熔融盐储能电池简化了电池槽结构,减小了对电解质密度的要求,方便加入电解质,加快电解质离子扩散速度,提高了放电电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62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