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溶隧道岩盘安全厚度测定模型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75487.0 | 申请日: | 2015-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3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伟;陈云尧;刘奕辰;周一男;黄瑛淇;姚敏;雷光;罗浩;谭阳;曾左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51221 | 代理人: | 熊晓果,林辉轮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溶 隧道 安全 厚度 测定 模型 方法 | ||
1.一种岩溶隧道岩盘安全厚度测定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恒压装置、测压装置、溶腔隐伏洞模型、岩溶体模型、隧道模型;
所述恒压装置通过第一导水管连接所述测压装置,用于提供恒定的水压;所述测压装置为一容器,且所述测压装置通过第二导水管连接所述溶腔隐伏洞模型;
所述溶腔隐伏洞模型位于所述岩溶体模型内,且为可涨缩腔体结构,所述溶腔隐伏洞模型还连接第三导水管,所述第三导水管伸出所述岩溶体模型外部;
所述岩溶体模型为上部开口的透明箱体结构,所述箱体中装有岩层相似物质,用于模拟岩层,所述箱体内侧表面设置有所述隧道模型,用于模拟经过固定的隧道;
所述第一导水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导水管上设有第二阀门;
所述恒压装置为恒压泵,用于向所述测压装置提供恒定的压力,并向所述测压装置注入一定量的水;
所述隧道模型包括隧道壁模型、与所述隧道壁模型匹配的掌子面模型;
所述隧道壁模型为半圆柱形槽体,所述隧道壁模型紧贴并固定于所述岩溶体模型侧壁,并与所述岩溶体模型侧壁、所述掌子面结合形成所述隧道模型;
所述掌子面模型一端固定有水平拉杆,所述水平拉杆另一端伸出所述岩溶体模型,所述岩溶体模型外表面还有定位所述水平拉杆的定位装置,拉动所述水平拉杆,模拟隧道开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隧道岩盘安全厚度测定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压装置为容量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隧道岩盘安全厚度测定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岩溶体模型为钢化玻璃箱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隧道岩盘安全厚度测定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掌子面模型为半圆形有机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岩溶隧道岩盘安全厚度测定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壁模型与所述掌子面模型的半径均为50mm。
6.一种岩溶隧道岩盘安全厚度测定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测定准备步骤:调整所述掌子面模型使其位于所述隧道壁模型最里端,向所述岩溶体模型内分层覆盖砂层,并将所述溶腔隐伏洞模型置于所述岩溶体模型内,设定所述恒压装置的压力为一预先设定值;
模拟挖掘步骤:通过所述水平拉杆牵引所述掌子面模型从隧道最里端向隧道外端移动一段距离,模拟隧道挖掘过程;
测量步骤:关闭所述第二阀门,打开所述第一阀门,通过所述恒压装置向所述测压装置注入一定体积的水量;待所述恒压装置中水量稳定后,关闭所述第一阀门,打开所述第二阀门,所述测压装置向所述溶腔隐伏洞模型注水;待所述溶腔隐伏洞模型水量稳定后,再打开所述第一阀门;
判断步骤:判断所述掌子面模型初始位置处的砂层是否恰好松动且有沙土流入隧道中,若是,则记录此时所述恒压装置的压力值、当前溶腔隐伏洞模型与隧道壁之间的最短距离、当前溶腔隐伏洞模型与隧道壁之间的位置,若否,则改变所述恒压装置的压力,依次执行所述测量步骤、所述判断步骤;
后续测量步骤:改变所述溶腔隐伏洞装置的位置,依次执行所述测量步骤、所述判断步骤,直到得到足够多的测量数据,并将所述测量数据制成压力-安全厚度关系曲线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岩溶隧道岩盘安全厚度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据处理步骤:引入实际测量的数据,对所述压力-安全厚度关系曲线图进行修正,得到符合实际要求的修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548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