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床尾座改装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74050.5 | 申请日: | 2015-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77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 发明(设计)人: | 翁芸娴;邵金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3B23/00 | 分类号: | B23B2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床 改装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床尾座,尤其涉及一种车床尾座改装机构。
背景技术
在普通车床上进行钻孔,一般的做法是将钻头的锥柄安装在尾座筒的锥孔内,将尾座固定在车床导轨上,然后人工操作手摇尾座后端的手轮,使尾座筒沿钻头的轴向前进,实现钻头的平动进刀;反之反向摇动手轮,使尾座筒沿钻头的轴向后退,实现钻头平动退刀。这种方法对于大批量生产轴孔,尤其是通孔的工序来说,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
因此,对于一般的钻孔加工,尤其大批量的通孔加工,需要设计一套机械传动机构,实现手轮转动的自动运转、换向、停止,替代人工手摇。
此类机构一般由动力输出的驱动机构和控制换向的拨动机构组成。在一个工件钻孔完成后,钻头后退后需要暂停以便换装工件,为了实现驱动机构不停止运转的情况下暂时切断动力输出,也需要一套辅助装置来控制拨动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弹簧弹力辅助,软绳卷绕约束的工进快退机构的车床尾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床尾座改装机构,包括:架体,以及安装在架体上的驱动机构和拨动机构,驱动机构和拨动机构通过拨叉杆衔接,所述驱动机构由动力装置驱动,所述驱动机构驱动钻头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能够带动驱动齿轮正转和反转;所述拨动机构包括滑动设置的拨杆,所述拨杆上设置两拨叉杆,两拨叉杆分别位于驱动齿轮的两端外侧,所述拨杆上还设有的档杆,沿所述档杆的运动轨迹上依次设有三个停止机构,分别为第一停止机构、手动停止机构和第二停止机构,所述拨杆两端分别各套环连接一条软绳,两所述软绳的一端各卷绕连接在驱动轴上的各一个卷轮上,两所述软绳的另一端各连接第一停止机构和第二停止机构,拨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软绳穿过所述弹簧外侧一端。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拨杆两端分别滑动套接在各自对应的套块上。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套块位于两所述拨叉杆外侧,相互靠近的套块和拨叉杆之间的套块上套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套块和拨叉杆。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停止机构包括一端带有楔形头的停止杆和一个固定板,所述停止杆的楔形头伸出所述固定板一个面外侧,所述停止杆另一端套设弹簧的伸出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个面外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板和停止杆上。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楔形头包括一个楔形面和一个直角面,所述直角面与所述档杆轴线平行。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停止机构和所述第二停止机构上的楔形面相对设置;所述手动停止机构上的楔形面与所述第一停止机构上的楔形面相对设置,或所述手动停止机构上的楔形面与所述第二停止机构上的楔形面相对设置。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手动停止机构的停止杆另一端设有把手。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套环与所述停止机构之间的软绳还套接在一个方向引导环上,两所述软绳在两停止机构和两引导环之间交叉设置。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能够分别与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驱动齿轮滑动设置在驱动轴上,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旋转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齿轮同轴连接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拨杆一侧还设有牵拉环,与所述牵拉环位置对应一侧的所述套环为包含第一环和第二环的双环结构,所述软绳依次穿过第一环、牵拉环和第二环。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传动齿轮同轴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在一起。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所述钻头一端同轴设有手轮皮带轮。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轴由皮带连接所述电机,所述驱动轴皮带连接所述手轮皮带轮。
所述钻头所在的车床位置另一端的手轮轴上设有手轮皮带轮。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齿轮滑键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拨动机构的动作,可以将驱动齿轮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变换位置,起到了变换驱动齿轮啮合对象的作用,同时由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旋转方向相反,保证每次驱动齿轮变换啮合对象后驱动轴均变换旋转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40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