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身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73821.9 | 申请日: | 2015-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28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 发明(设计)人: | 夏丹锋;林文君;谢红兵;夏梦雨;苏永章;范丽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D17/00 | 分类号: | B61D17/00;F16F15/04;F16F1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及其 车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车身。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车身的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各国的轨道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各种类型的轨道车辆的需求日益增大。
众所周知,动车组高速运行过程中,车辆设备振动与噪声对车辆动态性能和乘坐舒适性产生不利影响,降低了车辆操纵稳定性和运行安全可靠性。为了解决大功率、高度运行带来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动车组设备大量采用橡胶隔振器,起到弹性支承设备自重降低振动噪音,减少刚性连接与支撑带来的疲劳损坏的功能。高速动车组设备安装常用的橡胶减振器为楔形减振器和锥形减振器。然而低地板动车组由于车下设备安装空间不足导致大型设备普遍采用车顶支撑方式安装,传统的车下吊装楔形减振器和锥形减振器无法满足车顶和/或车底的弹性设备安装。
因此,如何实现车顶和/或车底的弹性设备安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车身,该车身可以解决车顶和/或车底无法进行弹性设备安装的问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车身的轨道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车身,包括车身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车身本体的顶部或底部的安装槽,还包括:
与所述安装槽固定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有至少一组用以限制牵引变压器左右方向位移的限位装置,任意一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牵引变压器左右两侧的支耳;
设置于任意一组所述限位装置的两个所述支耳之间、用以固定所述牵引变压器的安装梁的上隔振垫和下隔振垫,所述上隔振垫、所述安装梁和所述下隔振垫在竖直方向上紧密贴合;
用以将所述上隔振垫、所述下隔振垫和所述安装梁固定于所述安装座的固定装置。
优选地,所述上隔振垫和所述下隔振垫设置为圆柱状。
优选地,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任意一组所述限位装置的两个所述支耳的内侧、用以缓冲由于所述牵引变压器左右方向位移而产生的冲击力的橡胶止挡。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设置于所述上隔振垫上方的上板;
设置于所述下隔振垫下方的下板;
贯穿于所述上板、所述上隔振垫、所述安装梁的安装孔、所述下隔振垫以及所述下板的金属芯轴;
穿过所述安装座的安装孔、并贯穿于所述金属芯轴的第一螺栓以及与所述第一螺栓配合的第一螺母。
优选地,位于所述支耳外侧、所述安装座设置有通孔,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固定连接穿过所述通孔的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与第二螺母配合,以实现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安装槽的位置相对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二螺栓的外周还设置有用以调节其自身弹性延伸长度的套筒,所述套筒通过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通孔、所述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母以及所述套筒的个数均为2个,并且所述第二螺栓具体为M16螺栓。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为C形槽。
优选地,所述橡胶止挡的材质为硫化橡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转向架以及与所述转向架连接的车身,所述车身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将安装座与车身本体的顶部或底部的安装槽固定连接,并且安装座上设置有至少一组限位装置,一组限位装置的两个支耳分别设置在牵引变压器的左右两侧,用以确保牵引变压器的左右方向产生较大位移;此外,牵引变压器的安装梁的上下两端分别被上隔振垫和下隔振垫夹持住,从而起到降低安装梁振幅的目的;并且利用固定装置将上隔振垫、下隔振垫和安装梁固定于安装座,从而确保牵引变压器与安装槽相对固定,这样一来,利用隔振垫的弹性支承和粘弹性阻尼原理减弱冲击和振动传输,有效地减小牵引变压器和车体之间振动的传递及谐振;采用隔振垫和安装座结合的方式安装牵引变压器,能够达到较佳的减振效果、并提高乘客舒适度及安装可靠性。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轨道车辆,包括上文所述的车身,该轨道车辆的有益效果如上所述,此处将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牵引变压器与安装槽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安装座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向的剖视图。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38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道客车用三合一侧顶板
 - 下一篇:操作机电车辆制动系统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