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热系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571365.4 | 申请日: | 2015-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2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 发明(设计)人: | G·托伊弗尔;G·韦伯 | 申请(专利权)人: | 布莱克曼两合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赵燕青 |
| 地址: | 奥地利兰普***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系统 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系统部件,包括:一温度监控和/或控制单元,包括一下表面,和一承载单元,包括一上表面。所述温度监控和/或控制单元的所述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承载单元的所述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热接触。所述温度监控和/或控制单元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承载单元的所述上表面通过一焊缝,优选地通过一激光焊缝相互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系统部件,一种用于加热流体介质的加热系统,和一种用于生产加热系统部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多种类型的家用设备或家用机器,有必要加热一流体介质,如,例如水。通过一个或多个加热系统能够实现加热。为达到那样的程度,可以提供一介质回路,一泵被布置在该回路中以促使回路中的介质循环。
这种加热系统的基本方面是,像该介质回路的所有其他部件一样,该系统只占据很小的空间并且生产便宜。此外,该加热系统应容易组装。在会导致家用设备内的塑料部件熔化或着火的紧急情况出现时,必须确保该加热系统的可靠的安全保护。在某些家用设备中,它可能进一步有必要防止该被加热的介质超过预定温度。例如,在洗碗机中,它可能有必要防止洗涤水超过它的沸点温度。
美国专利申请2006/0236999 A1公开了一用于加热流体介质的加热系统,特别是用于家用设备,包括一承载单元,一布置在所述承载单元上的加热单元,和一布置在所述承载单元上并且由良好导热材料制得的传热元件。在该传热元件上,温度安全装置以固定元件穿过相应通孔的方式被安装。
当使用连续流热水器的常规温度监控和/或控制元件(如,例如热熔丝)时,当该温度监控和/或控制元件采用,例如,一个或多个螺钉被固定在安装板上时,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当该安装板被焊接到加热单元时,它可能弯曲。进一步地,当在一温度监控和/或控制元件上紧固各自的固定螺钉时,该温度监控和/或控制元件会从该固定板被抬升并保持在热位置以上的空气中。结果是,在该加热单元中心的最大量的热量不能直接地被释放到该温度监控和/或控制元件,而是不得不通过,例如,安装板、螺钉和/或底板凸缘被释放。这些结果导致该温度监控和/或控制元件的响应时间难以接受(即,太慢)。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系统部件,一种加热系统,和一种用于生产加热系统部件的方法,其避免了现有技术装置的响应时间慢。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加热系统部件,包括:一温度监控和/或控制单元,包括一下表面;一承载单元,包括一上表面;其中,所述温度监控和/或控制单元的所述下表面的至少一个部分与所述承载单元的所述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热接触;其中所述温度监控和/或控制单元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承载单元的所述上表面通过一焊缝,优选地通过一激光焊缝相互连接。
本发明提出通过一焊缝将该温度监控和/或控制部件固定在该加热单元上,优选地在它的最热点的直接附近。优选地,该固定通过焊接,特别是通过激光焊接实现。通常,相比现有技术安装方式使用,例如,弯曲的弹性垫圈,采用激光焊接连接加热系统中的温度监控和/或控制元件具有更高的功能性和安全性的优点。特别是,通过焊接将该温度监控和/或控制元件固定在该加热单元上显著地改善(即,减少)该温度监控和/控制元件的响应时间。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温度监控和/或控制单元包括一具有斜边的下部;其中,所述斜边邻近所述下表面;其中,所述斜边包括一小于90°的斜角;其中,所述焊缝基本上位于沿着所述斜边。通过采用一具有小于90°斜角的斜边,一激光束较容易到达该温度监控和/或控制元件的下表面和该承载单元的上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结果是,需要较少的激光功率,而仍实现该温度监控和/或控制元件的下表面和该承载单元的上表面之间期望的连接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布莱克曼两合公司,未经布莱克曼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13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