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uCl/Cu复合材料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70652.3 | 申请日: | 2015-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9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侯宏英;刘松;刘显茜;段继祥;孟瑞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ucl cu 复合材料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CuCl/Cu复合材料的应用,属于新能源材料的开发与研究领域;本发明主要通过一步阳极氧化方法在金属铜集流体表面原位沉积一层不溶于水的立方晶相的氯化亚铜活性物质,然后在充满高纯氩气的手套箱内与锂箔组装成扣式模拟锂离子电池。本发明通过原位生长的方法将同源物质‑‑‑铜集流体与氯化亚铜巧妙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该电极材料不仅比表面积大,而且与铜集流体结合紧密,有助于减小接触电阻。与传统涂覆式工艺相比,该工艺操作简单,环境友好,易于放大,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缓解活性物质在长期充/放电过程中的脱落现象,并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放电性能与充/放电循环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CuCl/Cu复合材料的应用,具体涉及一种CuCl/Cu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属于新能源材料的开发与研究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效率、高能量密度的绿色储能装置,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可移动电子设备。电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部件之一,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休戚相关,是研究热点之一。
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电极制备工艺为物理涂抹工艺,即将活性物质与导电剂(乙炔黑)、粘结剂(PVDF)以一定比例均匀混合成电极浆料,并直接涂覆在集流体表面而成。基于传统电极工艺制备的电极在长期循环充/放电过程中,往往因为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结合不够紧密而粉化脱落并降低电极的循环充/放电寿命,因此有必要开发新型电极制备工艺。
氯化亚铜,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催化剂,在石油化学工业、冶金工业、医药化学工业等众多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至今还没有被用作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相关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CuCl/Cu复合材料的应用,具体的,将CuCl/Cu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极,其中对电极、参比电极、隔膜、电解液均为本领域制备锂离子电池过程中的常规选择。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CuCl/Cu复合材料在制备锂离子电池时,可以无需添加额外的导电剂和粘结剂。
优选的,本发明采用一步阳极氧化法在金属铜集流体表面原位生长一层不溶于水的具有立方晶相的新型复合材料CuCl/Cu,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以金属铜集流体为工作电极,以铂片为对电极,以含有Cl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铜集流体为铜箔集流体、泡沫铜集流体或铜纳米线集流体。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含Cl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真空干燥温度为25~50℃。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含Cl-的盐溶液的pH=5~7。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仪(EDX)以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所制备的CuCl/Cu电极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如图1、图2、图3所示;这些结果清楚地表明了所得到的样品确实为立方型氯化亚铜/铜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06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