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观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驾驶行为识别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570468.9 | 申请日: | 2015-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0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连春;王明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德赛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禹小明 |
| 地址: | 516006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观 故意 造成 交通事故 驾驶 行为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安全驾驶行为的监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主观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驾驶行为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几十家车险公司,年销售保险总收入高达万亿,但盈利的保险公司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赔付率太高,平均高达80%,有数据表明,在其中骗保行为则占40%以上。如何有效地识别交通事故是否属于骗保行为,将成为车险企业的非常重要的课题。骗保的主要手段是“主观故意造成交通事故”,占到了骗保行为的80%以上,识别主观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驾驶行为,可作为一种辅助判断骗保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主观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驾驶行为识别方法。
一种主观故意造成交通事故驾驶行为的识别方法,包括用于获取并记录一个时间段内行车信息的OBD模块以及用于根据行车信息判断驾驶行为的处理器模块;在发生碰撞后,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处理器模块通过OBD模块获取并解析发生碰撞前后的第一时间段内的行车信息,其中行车信息至少包括与时间关联的车速信号、加速度信号、刹车信号以及点火信号;
S20.处理器模块将碰撞瞬间的第一加速度信号与第一判定阈值比较,若所述第一加速度信号处于第一判定阈值内则执行步骤S30,否则结束识别;
S30.处理器模块判断碰撞前的第二时间段内是否有刹车信号,若是则执行S40,否则结束识别;
S40.处理器模块判断碰撞前的第三时间段内是否存在处于第二判定阈值内的加速度,若是则判定该驾驶行为为主观故意造成交通事故驾驶行为,否则结束识别。
进一步的,在执行步骤S20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S11.处理器模块根据点火信号计算出汽车启动的时长,同时判断该时长是否处于第三判定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12,否则结束识别;
S12.处理器模块计算在汽车启动的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同时判断该时长是否处于第四判定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0,否则结束识别。
优选的,所述第一时间段为碰撞前4~10min之间的一个值以及碰撞后1~3分钟之间的一个值;所述第二时间段时长为10~40s之间的一个值;所述第三时间段时长为1~4s之间的一个值。
优选地,所述第一判断阈值为小于或等于-3倍重力加速度;所述第二判断阈值为大于或等于2倍重力加速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判断阈值为小于或等于10min;所述第二判断阈值为小于或等于5km。
优选地,所述OBD模块通过获取一定时间内的车速计算出加速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加速度识别装置通过蓝牙通讯模块与所述处理器模块实现交互。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WIFI模块、移动通信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主观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驾驶行为识别方法根据交通事故发生前后的行车信息有效识别“主观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驾驶行为”,克服判断骗保时的标准较模糊的问题,辅助骗保参考意义较大。同时由于无需对车辆进行硬件改装,投入成本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主观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驾驶行为识别方法及系统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主观故意造成交通事故驾驶行为的识别方法,包括OBD模块(On-BoardDiagnostic,车载诊断模块)和处理器模块。其中,OBD模块可以监控汽车的行驶状态,用于获取汽车的行驶速度,加速度,点火信号以及刹车信号等,同时也可以记录下一个时间段内的行驶状态的行车信息。而处理器模块则用于根据OBD模块获取的行车信息判断驾驶行为。处理器模块可和加速度识别装置之间的通信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可以通过线缆连接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通信。当两者通过无线网络通信时,还需要设置无线通信模块,该无线通信模块可以但不仅限于蓝牙模块、WIFI模块、移动通信模块。而本实施例则选择通过蓝牙模块进行数据交互。随着车载系统的发展,其与手机等手持终端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模块可以为带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终端,如手机。OBD模块获取汽车的行车信息后,通过蓝牙模块传输到手持终端中,手持终端对所获得的信号进行计算和处理,识别驾驶行为。
实施例1:
在汽车发生碰撞后,启动识别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德赛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德赛工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04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多功能按键的面板
- 下一篇:一种手势识别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