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藻类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67950.7 | 申请日: | 2015-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7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莫开菊;程超;汪兴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民族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K1/30 | 分类号: | C07K1/30;C07K1/14;C08B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严政;李婉婉 |
地址: | 445000 湖北省恩***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藻类 提取 生物 活性 物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藻类深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从藻类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对藻类样品进行破壁提取以使藻胆蛋白溶出,固液分离后得到粗提液;2)将粗提液与无机盐混合进行盐析,无机盐的用量使得混合体系中无机盐的浓度为15‑25重量%,固液分离取液相;3)选择性地将步骤2)固液分离得到的液相与无机盐混合进行盐析,无机盐的用量使得混合体系中无机盐的浓度为30‑55重量%,固液分离并收集沉淀;4)将步骤2)或步骤3)固液分离得到的液相与无机盐混合进行盐析,无机盐的用量使得混合体系中无机盐的浓度为58‑65重量%,固液分离并收集沉淀。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提取多糖的步骤。本发明能够高效地从藻类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藻类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的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从藻类中提取藻胆蛋白和/或多糖的方法。
背景技术
藻类不仅可以作为食品,还与医学和农业都有很密切的关系。以葛仙米(Nostocsphaeroids kütz)为例,葛仙米是生于水稻田中的一种可食性蓝藻,属于蓝藻门(Cyanophyta)蓝藻纲(Cyanophyceae)念珠藻科(Nostocaceae)中念珠藻属(Nostoc)植物,又称天仙菜、天仙米,也有称水木耳,是一种淡水蓝藻,是我国传统珍贵的野生食药两用的藻类。我国的主要分布地是湖北鹤峰县走马坪镇。葛仙米具有:明目益气、治夜盲症、久食延年、解热清膈、利肠胃、痰火能疗和消除疲劳等功效。葛仙米备受民间推崇,但是还缺乏现代的科学依据。迄今为止,人们对葛仙米的功效成分的化学本质、理化特性、功能性质还缺乏研究。
虽然,目前也偶见有关于单一提取某种生物活性成分的报道,但未见同时提取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的报道,特别是对于葛仙米,由于世界上葛仙米的分布十分稀少,产量也有限,开发高效地从藻类中提取(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方法以为生化本质研究提供基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从藻类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藻胆蛋白和/或多糖)的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采用不同浓度的无机盐溶液进行盐析,能够显著提高藻胆蛋白的纯度。因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藻类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藻类样品进行破壁提取以使藻胆蛋白溶出,固液分离后分别得到粗提液和固体残渣;
(2)将粗提液与无机盐混合进行盐析,无机盐的用量使得混合体系中无机盐的浓度为15-25重量%,固液分离取液相;
(3)选择性地将步骤(2)固液分离得到的液相与无机盐混合进行盐析,无机盐的用量使得混合体系中无机盐的浓度为30-55重量%,固液分离并收集沉淀;
(4)将步骤(2)或步骤(3)固液分离得到的液相与无机盐混合进行盐析,无机盐的用量使得混合体系中无机盐的浓度为58-65重量%,固液分离并收集沉淀。
本发明的发明人进一步发现,提取藻胆蛋白后的固体残渣中含有较高量的多糖,且通过使用蛋白酶和采用特定的水提方式能够在水和醇用量较低的前提下更有效地从固体残渣(和/或藻类样品)中提取多糖。因此,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从藻类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的方法还包括上述提取藻胆蛋白步骤以外的提取多糖的步骤:
(I)将藻类样品(和/或固体残渣)依次与碱液和蛋白酶进行混合,以使藻类样品中的多糖溶出且蛋白质发生水解;
(II)往体系中补加水进行水提,固液分离,其中,水的补加量使得藻类样品与水提体系的重量比为1:20-100;水提的方式为:补加水后在80-110℃的温度下提取1-3h,重复2-5次;
(III)将步骤(II)固液分离获得的液相浓缩后进行醇沉,醇沉所使用的乙醇在醇沉体系中的含量为28-60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民族学院,未经湖北民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79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