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良盐碱地的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67766.2 | 申请日: | 201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28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华;苏群;孙磊;刘宝德;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宝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264005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盐碱地 生物肥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良盐碱地的生物肥料,所述生物肥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发酵蘑菇渣200‑250份,硫酸铵150‑200份,过磷酸钙50‑100份,复合改良剂50‑100份,EDTA‑金属螯合物15‑21份,钼酸铵0.5‑1份,硼砂5‑10份,所述生物肥料中还含有复合微生物菌剂20‑30份,使每克所述生物肥料中有效活菌数不低于5.0×108cfu。本发明还包括该肥料的制备方法及在作物种植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改良盐碱地的肥料具有改善盐碱地土壤状况、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预防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等重要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良盐碱地的生物肥料,特别用于盐碱地土壤改良、增加作物产量并预防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
背景技术
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生态(气候、季节、土壤等)、栽培管理等因素。在生产过程中较易调节的是土肥水管理,可通过合理化的施肥、灌溉等方式改善土壤理化状况,改良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盐碱地土壤养分含量低,增施发酵蘑菇渣等有机肥等改善土壤成分和结构,增强土壤渗透性能,加速盐分淋洗。施用菌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并改善农田小气候,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抑制返盐。施用螯合态中微量元素,在与其他元素复配时能够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相容性,利于作物吸收。
微生物肥料是活体肥料,它的作用主要靠它含有的大量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代谢来完成。只有当这些有益微生物处于旺盛的繁殖和新陈代谢的情况下,物质转化和有益代谢产物才能不断形成。因此,微生物肥料中有益微生物的种类、生命活动是否旺盛是其有效性的基础,而不像其它肥料是以氮、磷、钾等主要元素的形式和多少为基础。目前对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多集中在固氮、分解土壤有机物质和难溶性矿物、抗病与刺激作物生长、根系共生菌等领域。目前,国内外对滨海地区的盐碱治理多在土壤改良、耐盐植物品种、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单一的研究。而常规的化学改良方法在短期内效果十分显著,但缺点也很明显,成本过高,而且对于土壤环境的影响有待调查研究。针对盐碱地改良、促进作物增产的微生物肥料鲜见报道。添加了复合改良剂能够有效改善盐碱地土壤状况。
肥料不仅影响作物产量,对土壤理化性质也有一定影响。通过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结合不同作物品种,合理配比氮磷钾,适量补充中微量元素,同时加入有益微生物菌株,改善根际土壤微环境,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改良盐碱地土壤,抑制病原菌繁殖及对作物根系的侵蚀,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提高种子出芽率和保苗率,进一步提高作物成活率,提高土壤肥料,最终提高肥料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促进作物增产,又能改善盐碱地土壤环境的专用生物肥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盐碱地的生物肥料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良盐碱地的生物肥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发酵蘑菇渣200-250份,硫酸铵150-200份,过磷酸钙50-100份,复合改良剂50-100份,EDTA-金属螯合物15-21份,钼酸铵0.5-1份,硼砂5-10份;所述生物肥料中还含有复合微生物菌剂20-30份,使每克所述生物肥料中有效活菌数不低于5.0×108cfu。
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中的微生物菌株由放线菌、巨大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组成(均为市售可得,购买的菌株本身已经带有保护吸附物质,尤其在芽孢状态的菌株在肥料中能够达到稳定存活状态);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保证每克生物肥料中有效活菌数不低于5.0×108cfu(优选5.5×108cfu),其中每克生物肥料中含放线菌≥1.5×108cfu,巨大芽孢杆菌≥2.5×108cfu,枯草芽孢杆菌≥1.0×108cf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宝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宝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77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