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兼具H酸母液和T酸母液的处理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566850.2 | 申请日: | 2015-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0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 发明(设计)人: | 袁玉明;张爱兵;莫小平;闵阿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玛德精细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1D5/00;C01C1/24;C02F103/36 |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 地址: | 333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兼具 母液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具H酸母液和T酸母液的处理工艺,属于H酸生产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H酸是萘系染料化工中重要的中间体,传统的H酸生产工艺先后产生大量T酸母液和H酸母液,每生产1吨H酸产生的T酸母液和H酸母液都在10吨左右。这两股水都属于高COD、高盐分、高色度的工业废水,其中T酸母液COD在80000mg/L,含盐量(仅硫酸铵)就在30%以上,H酸母液COD在20000mg/L以上,含盐量在20%,在处理难度上两种母液相比较而言,H酸母液要易于处理。目前大多数生产企业都采用了H酸母液萃取工艺,萃取后的无机盐水或直接进入搪瓷釜浓缩,或中和后采用高效节能的MVR装置进行浓缩,前者耗能量大,已逐渐淘汰,后者结晶的硫酸钠色泽普遍泛红,仍属危化固废,需进一步深化处理。至于T酸母液,虽然也能采用多效蒸发或萃取工艺处理,但最终形成以硫酸铵为主体的固废仍达不到工业级标准,且萃取T酸母液成本较高,第10m3T酸母液原材料处理就在2000元以上。因此,现阶段不少企业无奈之下,只有将T酸母液采用喷雾干燥,使废水变成了废渣。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H酸生产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的兼具H酸母液和T酸母液的处理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兼具H酸母液和T酸母液的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分离无机盐:向收集的废水中加入酸性络合剂进行预处理后,萃取获得的水相即为含盐物质。
(2)回收无机盐:步骤(1)的水相直接投入到MVR设备中,进行浓缩结晶,离心分离得到无机盐,即工业级的硫酸钠和硫酸铵。
(3)回收有机副产物:向步骤(1)水相以外的萃取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或氨水作为反萃剂,并调整温度和pH进行反萃,反萃得到的反萃物与萃取剂分离,反萃物(有机副产物)进入喷塔干燥,干燥后的固废作为减水剂或其它染料中间体备用。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步骤(1)中,所述的酸性络合剂由三辛、葵基叔胺,磺化煤油和辛醇三元组分混配而成,其混配体积比为:三辛、葵基叔胺2-6份,磺化煤油3-7份,辛醇0.5-1.5份。更优选的,所述的三辛、葵基叔胺,磺化煤油和辛醇的混配体积比为5:4:1。
步骤(2)中,所述的MVR设备的主要构成为降膜蒸发器,该降膜蒸发器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进料口、二次蒸汽进口、凝水连通口、蒸汽进口、凝水出口、气相出口、出料口和循环出料口,进料口、出料口分别位于顶端和底端,凝水连通口位于正面,二次蒸汽进口、凝水出口和气相出口位于同侧,蒸汽进口位于二次蒸汽进口对侧,进料口设置钛入口,从而实现了无需中和。更优选的,所述的降膜蒸发器内布置有换热管,每三个换热管为一个单元,三个换热管的管中心处于同一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处;所述的蒸汽压缩机由MVR压缩机、增速齿轮箱、膜片离合器、电机和底座构成。萃取的物料经pH调节、平衡后,由进料泵经进料口打入降膜蒸发器,同时,加热蒸汽由蒸汽进口进入,经热交换后冷却后的凝水由凝水出口排出,其中的气相则经气相出口逸出,降膜蒸发后的物料自底端的出料口排出,而未达到标准的物料则由降膜循环泵经循环出料口再次打回入进料口;而出料口处与分离室连通,分离室后方则连接有蒸汽压缩机,将出料口的物料进行分离后,二次蒸汽再经二次蒸汽进口进入;出料口排出的物料经内置循环蒸发器处理后,送入母液罐。
步骤(3)中,反萃过程中,反萃温度50-60℃,反萃剂NaOH浓度为15-40%,反萃剂NaOH添加至反萃形成的有机水相pH至10-11;更为优选的,反萃剂浓度为25%。
本申请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1)关于无机物的萃取和分离:无机物对母液的固废、酸碱度影响比较显著,其直接影响到母液是否能够达到直排,而无机物的分离则是处理的基础。本申请中,H酸母液和T酸母液分别采用酸性络合萃取,通过提高萃取效能,降低萃取无机酸水的有机残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玛德精细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玛德精细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68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