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体胀式温控器高温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66735.5 | 申请日: | 201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21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朱茂雅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高明毅力温控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100 | 代理人: | 许英伟 |
地址: | 52835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胀式 温控 高温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温测试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体胀式温控器高温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温控器,根据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在开关内部发生物理形变,从而产生某些特殊效应,产生导通或者断开动作的一系列自动控制元件,也叫温控开关、温度保护器、温度控制器,简称温控器。或是通过温度保护器将温度传到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发出开关命令,从而控制设备的运行以达到理想的温度及节能效果,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根据不同种类的温控器应用在家电、电机、制冷或制热等众多产品中。
在温控器生产过程中,通过高温测试台对温控器的温度特性进行测试,同时可对多只温控器进行检测,并将数值进行记录,对测试结果进行判定,算出统计值,所有的统计结果都可以存储起来,供日后核对使用。但是,现有的温控器高温测试台最高温度只能做到300℃,而且测试台内的加热管除了本身传递加热外,在高温变红后会发射红外线,红外线对测试台内进行加热,但是红外线加热的温度不能控制,造成温度偏差较大,使测试台内的温度不够稳定和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体胀式温控器高温测试装置,其可以将温度升到600℃,而且温度均匀稳定。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体胀式温控器高温测试装置,包括空气加热罐和加温罐,所述加温罐包括外壳和阻隔红外线的内壳,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外腔,所述内壳内为内腔,所述内腔的底部和所述外腔连通,所述内腔的上部为探温棒插入口,所述空气加热罐通过气管连接所述加温罐的底部,并和所述外腔连通,所述外腔内还设有加热管,所述外腔和内腔均填充有高温导热颗粒。
进一步,对应所述温控器插入口还设有竖直管状的颗粒隔离筛,所述颗粒隔离筛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颗粒隔离筛的一侧连接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抽气风扇和过滤桶,所述除尘装置还设有干净空气排出口。
进一步,还包括水冷装置,所述水冷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外腔内的水冷管。
进一步,所述水冷管呈螺旋状排布于所述外腔内。
进一步,所述内壳为红铜材质的内壳。
进一步,所述高温导热颗粒为SiC颗粒。
进一步,所述高温导热颗粒包括若干第一高温导热颗粒和若干第二高温导热颗粒,所述第一高温导热颗粒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高温导热颗粒,所述第二高温导热颗粒填充所述第一高温导热颗粒之间的缝隙。
进一步,所述高温导热颗粒的直径为7-20μm。
进一步,所述内腔的底部设有支撑网。
进一步,所述加温罐在所述外腔的上部设有颗粒填入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一种体胀式温控器高温测试装置,通过加热管和热空气对内腔进行加热,使其温度达到600℃,增加了测试装置的测试范围,而且内壳阻挡了红外线的加热,保证了内腔内温度的稳定和均匀。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体胀式温控器高温测试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体胀式温控器高温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箱主体; 2——空气加热罐;
3——加温罐; 4——外壳;
5——内腔; 6——外腔;
7——SiC颗粒;8——被检测温控器;
9——探温棒插入口; 10——冷空气输入管;
11——气压调节阀;12——冷空气输入压力显示表;
13——气管;14——热空气输出温度检测探头;
15——空气过滤器;16——红铜筛;
17——加热管;18——温度检测探头;
19——颗粒隔离筛;20——通孔;
21——除尘装置;22——抽气风扇;
23——过滤桶;24——干净空气排出口;
25——导出孔;26——颗粒填入孔;
27——水冷管;28——输入管;
29——输出管;30——探温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高明毅力温控器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高明毅力温控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67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