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风泵互补型隧道自然通风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66719.6 | 申请日: | 201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6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宁铎;曹继春;李宏杰;杨杰;张博;白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F24J2/05;F24J2/4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互补 隧道 自然通风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太阳能风泵互补型隧道自然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贯穿设置在隧道(4)上方的山体(3)上的通风竖井(3),通风竖井(3)的出口端设置有能够加热通风竖井(3)出口端空气,并通过加热空气快速流出通风竖井(3)后形成的负压抽出隧道(4)内污染空气的太阳能风泵系统(2),通风竖井(3)的入口端设置有能够在通风量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辅助通风的电力驱动通风系统;太阳能风泵系统(2)包括连接在通风竖井(3)出口端的太阳能受热器(6),太阳能受热器(6)上设有与其连通的烟囱(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风泵互补型隧道自然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力驱动通风系统包括设置在通风竖井(3)入口处的风机(7)和用于检测隧道通风量的风流量传感器(9),风流量传感器(9)和风机(7)之间连接有能够通过风流量传感器(9)检测数据控制风机(7)启动、停止或调速的控制器(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风泵互补型隧道自然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能受热器(6)包括设置在外侧的透光层(10)以及设置在透光层(10)下方的吸热层(11),吸热层(11)能够吸收通过透光层(10)的太阳光产生热量并对经过其表面的空气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风泵互补型隧道自然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吸热层(11)的下方设置有保温层(1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风泵互补型隧道自然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透光层(10)采用钢化玻璃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风泵互补型隧道自然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吸热层(11)的正面上设有若干散热齿,透光层(10)支撑在所述散热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风泵互补型隧道自然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齿均顺着空气流动方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风泵互补型隧道自然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烟囱(9)的顶部设置有防雨罩(8)。
9.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的太阳能风泵互补型隧道自然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太阳能受热器(6)加热由通风竖井(3)出口端流出的空气,使加热后的空气快速流出通风竖井(3)后形成负压,利用负压将隧道(4)内污染空气抽出,实现隧道自然通风,当隧道自然方式的通风量不足时,利用电力驱动通风系统进行辅助通风作为弥补来达到设定通风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风泵互补型隧道自然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力驱动通风系统包括设置在通风竖井(3)入口处的风机(7)和用于检测隧道通风量的风流量传感器(9),风流量传感器(9)和风机(7)之间连接有控制器(8),控制器(8)能够通过风流量传感器(9)检测数据控制风机(7)启动、停止或调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671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