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及其制造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65773.9 | 申请日: | 2015-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6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向明;刘润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日晟轴承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C19/18 | 分类号: | F16C19/18;F16C33/58;F16C33/64;B23P1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列角 接触 球轴承 及其 制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是轴承的一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一般包括轴承内部设置有两个沟道,沟道内设置有滚珠,轴承转动时,将轴承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提高了转动的效率。所以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常用在各种工作情况下,比如汽车水泵中。
申请号为“201220721306.2”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总成”,其为了加强其连接稳定性,该专利在连接侧板上设置有圆形外缘,然后将圆形外缘与轴承外圈的内壁焊接固定,同时该轴承对应于连接侧板一端的内圈端面低于外圈端面;该专利通过在轴承上设置有连接侧板,从而提高了轴承的结构强度,但是连接侧板通过焊接的连接方式并不可靠,从轴承的使用环境上说,轴承在使用中会发生振动,导致焊缝发生疲劳失效,从而导致连接侧板在与轴承的连接位置处发生断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强度高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和制造该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制造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包括轴承本体和连接侧板,所述轴承本体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外圈高于内圈的内壁上设置有固定连接侧板的圆周壁的环形槽,所述连接侧板的圆周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环形槽旋压向内形成凸块,所述凸块与凹槽相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侧板的端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减重孔,所有减重孔沿连接侧板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位于相邻两个减重孔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轴承本体的内圈端面低于外圈端面。
作为优选,所述外圈的端面沿轴承本体的轴向向内延伸形成供连接侧板放入的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倾斜向轴承本体内设置。
制造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原料进行车削成外圈胚件;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外圈胚件中带有环形槽的一端进行端头退火,退火区域覆盖环形槽的位置;
步骤三、将经过步骤二处理后的外圈胚件进行打磨,打磨区域从外圈胚件的一端至退火区域前;
步骤四、将轴承滚珠、内圈、保持架、密封圈安装至外圈胚件上,然后将连接侧板放置在环形槽内,完成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预组装;
步骤五、将步骤三中预组装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外圈退火区域进行旋压变形,使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外圈与连接侧板固定,完成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组装。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二中的退火区域大于外圈的端面至环形槽的底面。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二中退火后的硬度为50-55HRC。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侧板通过轴承外圈的变形从而被固定在轴承的外圈上,其固定牢固,由于变形后的外圈包裹住了连接侧板的外缘部分,连接侧板不能在轴承的外圈位置上下晃动,同时变形后的轴承外圈会产生与凹槽相配合的凸块,凸块起到了防止连接侧板在轴承外圈上转动的问题,起到了加强固定效果的作用,焊接连接位置的脆性很强,很容易受力后发生碎裂,与焊接相比,轴承本体通过凸块与凹槽的配合,加强连接侧板与双列球轴承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A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轴承本体;11、外圈;12、内圈;13、轴承滚珠;14、密封圈;15、保持架;16、环形槽;17、导向面;2、连接侧板;21、通孔;22、减重孔;23、台阶槽;2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日晟轴承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日晟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57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