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互穿网络防水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65698.6 | 申请日: | 201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4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华;郭玉良;徐龙鹤;刘军;鲍亮;陈祖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德美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568 | 分类号: | D06M15/568;D06M15/263;D06M15/277;C08G18/42;C08G18/48;C08G18/66;C08G18/75;C08G18/76;C08F220/14;C08F220/18;C08F220/2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名诚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3 | 代理人: | 张绮丽 |
地址: | 52830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支 聚氨酯 丙烯酸酯 网络 防水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印染加工和后整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支化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互穿网络结构防水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防水剂的织物、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纺织品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未经防水处理的纺织面料在吸水吸汗后,水、汗渗透到面料背面而影响织物外观及舒适性,限制了其在日常生活以及雨天、暑天、高温、野外等特殊气候、特殊环境中的应用。
聚氨酯是由软段和硬段组成的嵌段聚合物,本身具有大量的氢键、一定程度的微相分离结构,聚氨酯材料在纺织印染助剂领域有较多应用。超支化聚合物具有高度支化结构,黏度低,良好流动性,良好的溶解性容易成膜等特点,并含有大量活性官能团易进行端基改性,故能实现与线性分子可设计的相容性。超支化聚氨酯除具有一般超支化聚合物所共有特点,如粘度低、溶解能力增强、成膜性能好外,还具有良好的耐水性、热稳定性等,另外其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所以在理论和应用上超支化聚氨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丙烯酸改性聚氨酯可将两者优点进行结合,其改性的方法有物理共混法、交联共混法、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共聚法,其中IPN技术近二十多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由于互穿网络之间的相互贯穿、缠结而产生强迫互溶和协同效应,使IPN材料具有宏观上的不分相和微观上的相分离特点,是制备高性能防水剂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关于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胶互穿网络IPN的研究已有不少,但有关超支化聚氨酯/聚丙烯酸酯IPN防水剂的制备还未见报道。
传统的防水剂以有机氟为主,主要是8-C长链全氟烷基产品,而这些防水剂都含有全氟辛烷磺酸基化合物(PFOS)和全氟辛酸胺(PFOA),PFOA、PFOS是中等毒性的肝致癌物,可增加人类患癌症的风险,此外还具有胚胎毒性和潜在的神经毒性;在环境中和生物体内不分解,生物蓄积性强,会引起生物体脂肪代谢紊乱、能量代谢障碍、诱导过氧化作用等。
近些年来,许多厂家已经停止生产长氟链的产品。从目前的替代物来看,新型6-C含氟表面活性剂原料制造的防水剂是最佳的替代产品,然而其仍存在着经济性和整体功能等问题。
目前防水剂的整理方法,大部分都利用整理剂对纺织品进行浸扎,此方法整理后的纺织品耐洗性差,纺织品的防水性能持续时间比较短。
因此,就需要开发一种既能有效降低表面能而又不引入PFOS,对环境无污染、对生态无害、对人体健康安全无毒的替代品,且防水效果好,防水效果持久性好的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支化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互穿网络结构防水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使该防水剂具有优异的防水效果,耐洗性好,耐磨性好,且不含PFOS,超支化结构具有自痊愈功能,能使受损的区域进行自修复,使防水剂性能持续时间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支化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互传网络结构防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低聚物二元醇在真空加热条件下进行脱水预处理,然后将其与二异氰酸酯在55℃~95℃催化剂作用下预聚反应0.5~5小时,加入亲水扩链剂,在40℃~60℃下继续反应0.5~1小时,最终该体系的NCO/OH为1.1~2,然后加入封端剂,在50℃~80℃反应0.5~3小时,得到水性聚氨酯预聚体;
(2)超支化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在步骤(1)制备的水性聚氨酯预聚体中加入超支化聚酯,NCO/OH的比例控制在1:1-1:4,在55℃~95℃反应0.5~5小时,得到超支化水性聚氨酯预聚体;
(3)在步骤(2)制备的超支化水性聚氨酯预聚体中加入1/4的丙烯酸单体,并加入中和剂,在高速搅拌下加入水进行乳化分散,得到超支化水性聚氨酯乳液;
(4)超支化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互穿网络结构乳液的制备: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步骤(3)得到的乳液升温至65~80℃,滴加引发剂、余量的丙烯酸单体,保温反应2-6小时,得到固含量为20~40%的超支化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互穿网络结构乳液。
所述步骤(1)中的二异氰酸酯选自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1,6-己二异氰酸酯(H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德美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德美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56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