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膜覆盖堆肥的除臭与卷(铺)膜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63883.1 | 申请日: | 2015-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49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涛 | 
| 主分类号: | C05F17/02 | 分类号: | C05F1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覆盖 堆肥 除臭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膜覆盖堆肥工艺布料、倒垛、出料工序中臭气阻控与卷(铺)膜过程的辅助系统,其中本发明的膜覆盖堆肥工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延长膜的使用寿命且不易造成撕裂,封闭收集处理,消除了臭气污染。移动伸缩罩棚将堆肥场地罩住,启动移动臭气处理装置使罩棚内形成负压状态,移动卷(铺)膜装置施放铺设覆盖膜,完成一次布料工序中臭气阻控与卷(铺)膜过程。上述流程逆向即完成一次出料工序中臭气阻控与卷(铺)膜过程。上述出料和布料过程组合即完成一次倒垛过程。这种系统包括:移动伸缩罩棚1、分段快装轨道2、移动卷(铺)膜装置3、移动臭气处理装置4及空气软管5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膜覆盖堆肥工艺布料、倒垛、出料工序中臭气阻控与卷(铺)膜过程的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工业化堆肥技术主要有槽式和条垛式两类:
槽式堆肥技术采用发酵槽承载堆肥物料,发酵过程一般在车间内完成,因此封闭性较好,臭气污染可得到有效控制;但需要大量土建设施,投资较高,且处理规模恒定,对于农业、林业、园林绿化等领域产生的季节性物料,无法灵活增减处理规模以适应产量变化要求。
条垛式堆肥技术直接将物料堆码成三角形断面或梯形断面条垛,一般露天堆置,投资少且处理规模灵活,可以适应季节性物料产量变化的要求,但堆肥过程中臭气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易造成空气污染,且气候尤其是降水过程对条垛式堆肥效果影响较大。
膜覆盖堆肥技术是条垛式堆肥技术的优化改型,通过在堆肥条垛表面覆盖上功能性半透膜材料,即可起到防雨的作用,又可起到防止臭气外溢的作用,该技术的出现使条垛式堆肥技术向前迈进一大步。但是该技术在布料、倒垛、出料三个工序需要将覆盖膜收集起来后进行操作,这就产生两个相关联的问题:(1)覆盖膜的收集与铺设,目前采用人工或机械拖拽等方法,严重减少覆盖膜的使用寿命并易造成撕裂;(2)臭气的排放,堆肥物料暴露且处于扰动状态,臭气外溢造成空气污染。上述瓶颈问题极大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用于膜覆盖堆肥的除臭与卷(铺)膜系统,能够彻底解决现有膜覆盖堆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瓶颈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提供一种利用可移动装置封闭堆肥条垛操作面空间的除臭与卷(铺)膜系统,包括:移动伸缩罩棚、分段快装轨道、移动卷(铺)膜装置、移动臭气处理装置及空气软管等,其中,分段快装轨道轨道可以快速组合成两条连续轨道并与移动卷(铺)膜装置的行走机构匹配,移动伸缩罩棚表面设置快接口,与空气软管输入端快接口匹配,空气软管输出端快接口与移动臭气处理装置输入端快接口匹配,在膜覆盖堆肥工艺运行状态下,上述系统协同完成堆肥条垛布料、倒垛、出料工序中臭气阻控与卷(铺)膜过程并达到以下目的:(1)通过移动卷(铺)膜装置卷动方式收集或铺设覆盖膜,延长了覆盖膜的使用寿命且不易造成撕裂;(2)移动伸缩罩棚封闭收集和移动臭气处理装置的处理,彻底消除了臭气污染。
其中,上述布料、倒垛、出料工序中臭气阻控与卷(铺)膜过程是通过人力或工程车辆将移动伸缩罩棚移至堆肥场地一端,移动伸缩罩棚伸展将堆肥场地罩住,连接分段快装轨道,移动伸缩罩棚与移动臭气处理装置之间用空气软管连接,启动移动臭气处理装置使移动伸缩罩棚内形成负压状态,将移动卷(铺)膜装置放入块装轨道一端,待堆肥物料布料工序完成后,移动卷(铺)膜装置向膜轨道另一端运动,并施放铺设覆盖膜,到达另一端后完成覆盖膜铺设工作,停止移动臭气处理装置运行,拆除空气软管,移动伸缩罩棚收缩恢复原状,完成一次布料工序中臭气阻控与卷(铺)膜过程。上述流程逆向即完成一次出料工序中臭气阻控与卷(铺)膜过程。上述出料和布料过程组合即完成一次倒垛过程。
其中,上述移动伸缩罩棚由表面、挡帘、档脚、支撑框架、管道快接口、万向行走轮组成,用于膜覆盖堆肥现场操作面的封闭和臭气阻控,并用于移动卷(铺)膜装置的辅助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涛,未经王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38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