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信号传输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62451.9 | 申请日: | 2015-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6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房耸;乔艳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2F1/133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王春丽 |
地址: | 2153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及其 信号 传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信号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Display,LCD)具有画质好、体积小、重量轻、低驱动电压、低功耗、无辐射和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的优点,目前在平板显示领域占主导地位,液晶显示装置非常适合应用在台式计算机、掌上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gnment,PDA)、便携式电话、电视和多种办公自动化和视听设备中。
图1A是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10和周边区11。显示区10内设置多条栅极线13与多条数据线15,栅极线13与数据线15相互交叉,且相邻的两栅极线13与相邻的两数据线15定义出一像素单元。显示装置的周边区11设置有时序控制器17、与时序控制器17相连的信号线103、与信号线103相连的栅极驱动电路18、以及数据驱动电路19,栅极驱动电路18包括多个栅极驱动单元101,各栅极线13的一端由显示区10延伸连接至栅极驱动电路18的栅极驱动单元101且各数据线15的一端由显示区10延伸连接至数据驱动电路19。其中,时序控制器17用于生成栅极控制信号和源极控制信号,并通过信号线103向栅极驱动电路的栅极驱动单元101输出栅极控制信号,向数据驱动电路19输出源极控制信号,该栅极控制信号包括但不限于栅极时钟信号和栅极使能信号。栅极驱动电路的栅极驱动单元101用于根据时序控制器17输出的栅极控制信号生成栅极驱动信号,该栅极驱动信号用于控制栅极线13连接的薄膜晶体管开启或关闭。数据驱动电路19用于根据时序控制器17输出的源极控制信号生成驱动液晶所需的数据信号,并通过薄膜晶体管向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电极输出数据信号。
信号线103本身具有一定的电阻,且信号线103与液晶显示装置的层间也会存在着大量的电容,使得信号线103的电阻和电容构成一RCDelay(电阻电容延迟)电路,信号线103的等效电阻和连接的等效电容如图1B所示,即每两个相邻的栅极驱动单元101之间的信号线103可以等效为一个电阻R,实际情况是,在一条信号线103上,从靠近时序控制器17的位置处P11到远离时序控制器17的位置处P21传输的栅极控制信号都存在电阻电容延迟,远离时序控制器17的位置处P21传输的栅极控制信号的阻容延迟最大,所以信号线103上传输的栅极控制信号在提供给栅极驱动电路19时就存在不一样的波形,如图1C所示,是一信号线上传输的栅极控制信号波形图,其中Vg1表示信号线上靠近时序控制器17处P11传输的栅极控制信号的波形图,Vg2表示信号线上远离时序控制器17处P21传输的栅极控制信号的波形图。从图1C中可以看出,Vg1波形是最接近理想的方波,表示靠近时序控制器17处P11传输的栅极控制信号的阻容延迟最小,Vg2波形产生扭曲,表示远离时序控制器17的位置处P21传输的栅极控制信号的阻容延迟最大。由上可知,液晶显示装置从信号线103下端至上端传输的栅极控制信号延迟呈现渐变式变化,进而会造成液晶显示装置不同位置处的公共电极的最佳电位(最佳公共电压)差异较大,从而容易导致画面影像残留甚至画面异常,影响了画面显示的品质,从而降低了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现有技术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将信号线103的线宽做大,相对的电阻阻值变小,以降低信号线103上传输的栅极控制信号的延迟,但是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液晶显示装置不同位置处的最佳公共电压差异仍较大,同时增加了生产成本,并且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改善也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信号传输方法,解决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画面显示品质下降等问题。
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24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