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频偏估计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60764.0 | 申请日: | 2015-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99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 发明(设计)人: | 彭琛;李瑞峰;王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 地址: | 4302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估计 方法 装置 | ||
1.一种频偏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原始的时域信号进行第一次频偏估计,得到第一次频偏估计值;
基于所述第一次频偏估计值对原始的时域信号进行补偿,得到补偿后的时域信号,使补偿后的时域信号的频偏小于原始的时域信号的频偏;
通过代价算法对补偿后的时域信号进行第二次频偏估计,得到第二次频偏估计值,其中在进行第一次频偏估计时采用的算法的复杂度小于所述代价算法的复杂度,且所在进行第一次频偏估计时采用的算法的频偏估计的精准度小于所述代价算法的频偏估计的精准度;
基于所述第一次频偏估计值和所述第二次频偏估计值,对原始的时域信号进行补偿;
其中,通过代价算法对补偿后的时域信号进行第二次频偏估计,包括:
利用补偿后的时域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和至少两倍的过采样,将所述补偿后的时域信号并行采样成第一时域信号和第二时域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时域信号和所述第二时域信号是正交频分复用信号,所述第一时域信号和所述第二时域信号的表达公式为:
y(2n)表示第一时域信号,y(2n-1)表示第二时域信号,X(k)表示频域信号,H(k)表示信道频率响应,k表示子载波序号,N为逆傅里叶变换的点数,∈表示频偏;
将所述第一时域信号转换成第一频域信号以及将所述第二时域信号转换成第二频域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频域信号和所述第二频域信号表示为:
获得所述第一频域信号和所述第二频域信号的最小均方误差函数:其中当时,为第二次频偏估计值;
对所述最小均方误差函数进行最小化处理,得到第二次频偏估计值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原始的时域信号进行第一次频偏估计,得到第一次频偏估计值,包括:基于循环前缀算法对原始的时域信号进行第一次频偏估计,得到第一次频偏估计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原始的时域信号进行第一次频偏估计,得到第一次频偏估计值,包括:通过主同步信号检测算法对原始的时域信号进行第一次频偏估计,得到第一次频偏估计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次频偏估计值和所述第二次频偏估计值,对原始的时域信号进行补偿,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次频偏估计值和所述第二次频偏估计值,得到频偏估计总值;
基于所述频偏估计总值,对原始的时域信号进行补偿。
5.一种频偏估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估算单元,用于对原始的时域信号进行第一次频偏估计,得到第一次频偏估计值;
第一补偿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次频偏估计值对原始的时域信号进行补偿,得到补偿后的时域信号,使补偿后的时域信号的频偏小于原始的时域信号的频偏;
第二估算单元,用于通过代价算法对补偿后的时域信号进行第二次频偏估计,得到第二次频偏估计值,其中在进行第一次频偏估计时采用的算法的复杂度小于所述代价算法的复杂度,且所在进行第一次频偏估计时采用的算法的频偏估计的精准度小于所述代价算法的频偏估计的精准度;
第二补偿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次频偏估计值和所述第二次频偏估计值,对原始的时域信号进行补偿;
其中,所述第二估算单元,包括:
采样子单元,用于利用补偿后的时域信号中的循环前缀和至少两倍的过采样,将所述补偿后的时域信号并行采样成第一时域信号和第二时域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时域信号和所述第二时域信号是正交频分复用信号,所述第一时域信号和所述第二时域信号的表达公式为:
y(2n)表示第一时域信号,y(2n-1)表示第二时域信号,X(k)表示频域信号,H(k)表示信道频率响应,k表示子载波序号,N为逆傅里叶变换的点数,∈表示频偏;
转换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时域信号转换成第一频域信号以及将所述第二时域信号转换成第二频域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频域信号和所述第二频域信号表示为:
获得子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频域信号和所述第二频域信号的最小均方误差函数:其中当时,为第二次频偏估计值;
处理子单元,用于对所述最小均方误差函数进行最小化处理,得到第二次频偏估计值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07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