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单元立方星主承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57584.7 | 申请日: | 2015-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3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张翔;廖文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G1/10 | 分类号: | B64G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元 立方 星主承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立方形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多单元立方星主承力结构。
背景技术
近些年,伴随着通信、光电元件、材料、传感器、应用流体等科技的快速发展,立方星技术发展显著加速,利用立方星进行远程测量、试验成为可能。低廉的成本促使了世界范围内立方星研制计划的涌现。其中越来越多的来自政府、企业、特别是有强大科研实力的学术机构。美国和欧洲已发射大量立方星。
目前已有各种各样的立方星结构,包括商用的和自主研制的,立方星结构设计技术呈百花齐放态势发展。例如:太空创新方案公司(ISIS)是一家专注于通过设计、制造、改进微纳卫星分系统使得卫星系统更加小型化的公司。其设计的立方星结构由两个模块化的大零件和四个连接的小零件通过M3*6的螺钉组成了一单元立方星的主结构;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大学和组织选择自己设计并制造立方星结构。
但是对于双单元立方星,都是由框件、肋件通过螺钉连接成主结构框架,由于4根导轨由2部分甚至4部分组成,这就很难保证4根导轨间的平行性。而这对于立方星来说又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关乎到立方星发射的成败。立方星的发射是通过发射装置-POD,在弹簧推力作用下将立方星推送到太空中。而立方星与POD的接触就是4根导轨与POD内部相互平行的槽状导轨间的滑动配合,因此一旦立方星4根导轨间的平行度得不到保证,很容易发生卡死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立方星无法被推送到太空中。这就意味着发射的失败,一切工作都没有意义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立方星四根轨道的平行度,能够确保发射成功的多单元立方星主承力结构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多单元立方星主承力结构,包括主框架、端盖、中间骨架和螺杆,主框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在其长边方向上设置与主框架长边方向截面形状相配合的筋板,端盖设置在主框架沿长边方向的两端,其外形与主框架围成的形状相配合,中间骨架设置在主框架内筋板所对应的位置,其外形与筋板围成的形状相配合,四根螺杆沿长边方向设置在主框架内,其穿过中间骨架并固定在主框架两端的端盖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
(1)本发明由于主框架是一体结构,因此可保证导轨间的平行度,确保不与发射装置卡死,确保发射成功。
(2)本发明在立方星的组装过程中可以先将内部PCB板与端盖、中间骨架、螺杆、螺帽全都装配好,再整体套入到主框架中,这极大降低了组装过程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内部布局的完整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多单元立方星主承力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
本发明一种多单元立方星主承力结构,包括主框架1、端盖2、中间骨架3和螺杆4,主框架1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在其长边方向上设置与主框架1长边方向截面形状相配合的筋板,端盖2设置在主框架1沿长边方向的两端,其外形与主框架1围成的形状相配合,中间骨架3设置在主框架1内筋板所对应的位置,其外形与筋板围成的形状相配合,四根螺杆4沿长边方向设置在主框架1内,其穿过中间骨架3并固定在主框架1两端的端盖2上。
螺杆4穿过中间骨架3和其中一个端盖2,其两端分别通过螺纹与另一个端盖和螺帽5固连,其中螺杆4与其穿过的中间骨架3和端盖2为间隙配合。
端盖2和中间骨架3均与主框架1间隙配合。
主框架1的各个面上均设置有用于连接太阳能电池阵基板的螺纹孔。
实施例:
结合图1:
一种双单元立方星主承力结构,包括主框架1、端盖2、中间骨架3、螺杆4和螺帽5,在其长边方向上的中部设置与主框架1长边方向截面形状相配合的筋板,端盖2设置在主框架1沿长边方向的两端,其外形与主框架1围成的形状相配合,中间骨架3设置在主框架1内筋板所对应的位置,其外形与筋板围成的形状相配合,端盖2和中间骨架3均与主框架1间隙配合;四根螺杆4沿长边方向设置在主框架1内,螺杆4穿过中间骨架3和其中一个端盖2,其两端分别通过螺纹与另一个端盖和螺帽5固连,其中螺杆4与其穿过的中间骨架3和端盖2为间隙配合;主框架1的各个面上均设置有用于连接太阳能电池阵基板的螺纹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575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打包机的挤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起落架加载中的载荷修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