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尼龙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56036.2 | 申请日: | 2015-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8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贺鹏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华盈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L51/06;C08L23/14;C08L27/18;C08L83/04;C08K13/06;C08K9/06;C08K7/14;C08K5/20;C08K5/526;C08K5/3475;B29C47/9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尼龙 66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复合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尼龙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尼龙分子中的酰胺基团是亲水基团,使尼龙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并且酰胺基密度越大,其吸水率越高。尼龙66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的条件下,其平衡吸水率约为2.5%,而相对湿度为100%时,其平衡吸水率高达9%。尼龙制品因吸湿而产生尺寸变化是非常之大的,这样会给后继生产工序——装配会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改善尼龙的尺寸稳定性可以从改善尼龙的吸水率进行。
尼龙66属于聚酰胺当中的一种,而聚酰胺是具有良好耐磨性能,但不经过耐摩擦改性的尼龙66也是不能满足齿轮上的性能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尼龙66有令人不太满意的黄变出现。如LED支架产业,即使选择耐黄变最佳的PA66材料,仍然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客户应用需要。因此,如何解决尼龙66的黄变问题,对于扩展尼龙66的应用范围,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申请号为CN201510056896.X的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吸湿长期耐热老化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的原料制备得到:热塑性聚酰胺树脂20-55;半芳香族聚酰胺树脂5-30;玻璃纤维15-60;阻隔剂1-10;热老化助剂0.1-1;其他助剂0.1-30。该发明只是介绍了尼龙在热老化后的力学性能,而没有介绍热老化后制件颜色的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高温烘烤黄变的尼龙66复合材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尼龙66复合材料,按质量份数包括以下组分:
以上所述的尼龙66复合材料,按质量份数由以下组分组成:
以上所述的尼龙66复合材料,按质量份数由以下组分组成:
以上所述的尼龙66复合材料,按质量份数由以下组分组成:
所述的玻璃纤维为表面涂覆硅烷型浸润剂无碱无捻粗纱玻璃纤维。
以上所述的尼龙66复合材料,所述的PA66树脂的粘度为2.7~2.9mpa.s;尺寸稳定剂为玻璃纤维、聚丙烯、聚乙烯、滑石粉、碳酸钙和玻璃微珠中的至少一种;相溶剂为马来酸酐接技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技POE,马来酸酐接技EPDM,钛酸酯偶联剂和硅烷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耐磨剂为二氧化钼和/或聚四氟乙烯;耐黄变剂为紫外线吸收剂;热稳定剂优为机铜混合物与有机卤素协同增效剂的混合物和/或一价铜和卤化钾的混合物;润滑剂为硅酮母粒、硅酮粉、TAF、硬酯酸锌、硬酯酸钙和EBS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上述尼龙6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01、按权利要求1的配方称取原料;
602、将PA66树脂烘干,水分按质量百分比控制在0.02%以下;
603、将全部原料混合搅拌;
604、将充分混合好的原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造粒。
以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在步骤604中,双螺杆挤出机1区到10区的温度为:250℃、280℃、280℃、270℃、270℃、265℃、265℃、260℃、260℃、270℃。主机转速在400~550转/min,喂料机转速在800~1000转/min,真空度小于负0.06MP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尺寸稳定性耐磨耐热黄变尼龙66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的耐黄变尼龙材料具有机械性能好、尺寸稳定性好、耐磨、热变形温度高、初始白度佳,尤其是耐高温烘烤黄变性能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专利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尼龙66复合材料,按质量份数组分构成:
其中PA66树脂选自神马集团的PA66-EPR27,其粘度是2.7mpa.s。
尺寸稳定剂之一选自玻璃纤维优选表面涂覆硅烷型浸润剂无碱无捻粗纱玻璃纤维,线密度在2000~2400tex之间,纤维直径13纳米,即泰山玻纤的ERS200-13-T635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华盈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华盈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560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设备及紧急呼叫处理方法
- 下一篇:集群业务的限制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