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铸用电磁搅拌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55998.6 | 申请日: | 2015-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73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 发明(设计)人: | 高仲;白居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连铸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1/18 | 分类号: | B22D11/18;B22D11/1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7 | 代理人: | 许向彤,陈英俊 |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电 搅拌 控制 方法 系统 | ||
1.一种连铸用电磁搅拌控制方法,包括:
构建温度场计算模型;
通过构建的温度场计算模型追踪铸坯坯壳凝固率,包括:根据连铸生产的工艺参数和温度场计算模型,实时计算铸坯的温度分布;根据铸坯厚度方向的温度分布情况,利用钢种的液相温度和固相温度确定铸坯凝固壳厚度,包括:根据钢种中各元素的含量确定钢种的液相线温度Tl和固相线温度Ts,钢种的液相线温度Tl=1599℃-107*(%C)-26.6*(%Si)-61.4*(%P)-21.7*(%Cr)+9.7*(%Mn)+7.6*(%S)+0.5*(%Ni),钢种的固相线温度Ts=1536℃-[415.3*(%C)+12.3*(%Si)+124.5*(%P)+183.9*(%S)+1.4*(%Cr)+6.8*(%Mn)+4.1*(%Al)+4.3*(%Ni)],其中,%i表示元素i在钢种中的质量百分数含量;将铸坯的温度分布中温度不大于固相线温度Ts的地方作为已凝固的地方,从而得到铸坯凝固壳厚度;根据铸坯总厚度和铸坯凝固壳厚度得到铸坯坯壳凝固率,其中,铸坯坯壳凝固率RS=铸坯凝固壳厚度/铸坯总厚度;
根据铸坯坯壳凝固率确定搅拌位置,其中,所述搅拌位置为铸坯坯壳凝固率为45%至70%的位置;
将电磁搅拌装置移动到上述搅拌位置,对该位置的铸坯施加电磁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用电磁搅拌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构建温度场计算模型包括:
建立铸坯凝固传热模型,其中,所述铸坯凝固传热模型为铸坯二维非稳态传热拉格朗日微分方程为:
其中,ρ是钢液固相和液相密度,t是时间,T温度,H是热焓,单位KJ.kg-1;λ是导热系数,单位W.m-1.℃-1;cp是比热,单位J.kg-1.℃-1;
设定上述铸坯凝固传热模型求解过程中的假设条件;
设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铸用电磁搅拌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假设条件包括:
1)通过放大导热系数方法来体现钢液在结晶器内的强烈流动对传热的影响;
2)钢液固相和液相密度视为常数ρ;
3)热物性参数,导热系数λ、比热cp均视为温度的函数;
4)将合金的凝固温度视为常数,凝固开始的温度为液相线温度Tl,凝固结束的温度为固相线温度Ts,Tl和Ts由合金成分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铸用电磁搅拌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初始条件为:结晶器弯月面钢水温度与浇铸温度相同,取中包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连铸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连铸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5599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奇碳脂肪酸金属皂及其奇碳脂肪酸的方法
- 下一篇:真空电动烹调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