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颗粒状多晶硅生产工艺及硅晶种制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55764.1 | 申请日: | 2015-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42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陶刚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兴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3/029 | 分类号: | C01B33/029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李冉 |
地址: | 010499 内蒙古自治区鄂***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状 多晶 生产工艺 硅晶种 制造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颗粒状多晶硅的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颗粒状多晶硅生产工艺及硅晶种制造系统,颗粒状多晶硅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①预备硅晶种原料;②对硅晶种原料进行粉碎,并筛选得到直径合适的硅晶种;③在流化床内对硅烷进行加热分解并对硅晶种进行流化,使产生的硅粉在硅晶种上沉积;④对硫化后的硅晶种进行脱氢,并得到符合要求的颗粒状多晶硅;采用此工艺,彻底避免传统的破碎环节带来的二次污染,减少了加工步骤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颗粒状多晶硅的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颗粒状多晶硅生产工艺及硅晶种制造系统。
背景技术
1955年,西门子公司成功开发了利用氢气还原三氯硅烷(SiHCl3)在硅芯发热体上沉积硅的工艺技术,并于1957年开始了工业规模的生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西门子法。西门子法存在能耗较高、产品效率低、工艺复杂等缺点。
后来发展出了流化床法,流化床法是美国联合碳化合物公司早年研发的多晶硅制备工艺技术。该方法是以SiCl4(或SiF4)、H2、HCl和冶金硅为原料在高温高压流化床(沸腾床)内生成SiHCl3,将SiHCl3再进一步歧化加氢反应生成SiH2Cl2,继而生成SiH4气。制得的SiH4气通入加有小颗粒硅粉的流化床反应炉内进行连续热分解反应,生成粒状多晶硅产品。
使用流化床法时,合适规格的晶种是生产中的重要原料,为了得到合适规格(150μm—250μm直径)的硅晶种,需要对大颗粒的硅晶种进行机械式粉碎、筛选、酸洗和烘干等步骤,但是采用机械粉碎时,金属材质的粉碎锤会对粉碎后的硅晶种造成金属杂质的污染,严重影响产品的纯度;因次,需要对筛选后的合适规格的硅晶种进行酸清洗以去除金属杂质,再进行烘干,其步骤复杂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硅晶种制造系统和多晶硅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颗粒状多晶硅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①准备硅晶种原料;
②对硅晶种原料进行粉碎,并筛选得到直径合适的硅晶种;
③在流化床内对硅烷进行加热分解并对硅晶种进行流化,使产生的硅粉在硅晶种上沉积;
④对反应后的硅颗粒进行脱氢,并得到符合要求的颗粒状多晶硅;
所述步骤②中,硅晶种原料粉碎时,先将硅晶种原料分为两部分,并分别通入高速气流,使得硅晶种原料分别从两个相对的方向高速接近并碰撞,硅晶种原料碰撞并粉碎成大小不一的颗粒。
所述步骤②中,筛选的方式为风筛。
所述步骤②中,合适的硅晶种为150μm—250μm直径。
所述步骤③中,控制流化的温度为400-900℃。
所述步骤③中,流化时持续通入空气。
所述步骤④中,脱氢的温度控制在1000-1200℃。
所述步骤④中,脱氢是在脱氢炉中进行的。
一种用于所述的颗粒状多晶硅生产工艺的硅晶种制造系统,包括
硅晶种制造气流破碎器,在破碎器本体的中部设置有碰撞室,破碎器本体上设置有两个进气通道,两个进气通道的内端分别连通至碰撞室的相对侧,两个进气通道分别通过支路管道与储料罐连通,所述碰撞室中部一侧的碎料出口通过送筛管路与风筛装置连通;
储料罐,其用于储存硅晶种,并将硅晶种通过所述支路管道送入对应的进气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兴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兴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557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