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式锯床齿轮箱润滑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553592.4 | 申请日: | 2015-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5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禹;周建洪;任荣新;沈大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卓越锻造(无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述生 |
| 地址: | 21418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锯床 齿轮箱 润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锯床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式锯床齿轮箱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锯床因其下料精确、废料少等优点,在锻造的下料工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锯床的动能由齿轮箱内的齿轮进行能量的传动,但在能量传动过程中齿轮之间会有磨损。为了减少齿轮之间的磨损,需要在齿轮箱中增加润滑系统。现有技术中的润滑系统原理,是根据下齿轮的转动及传动将齿轮箱中的润滑油带到下一个齿轮。
但在后期的使用中,发现齿轮箱中上部的齿轮之间磨损严重,需要经常更换。经过观察其工作状态,发现在长时间使用之后齿轮的转速变慢,无法将齿轮箱底部的润滑油带到上部齿轮。
因此在改造过程中首先考虑到将齿轮箱中加满润滑油,但是这样一来发现下部齿轮为主动齿轮,其转动轴连接到外部电机,润滑油会泄露到外部,所以加润滑油这一做法就无法实现,所以我们就考虑改造润滑循环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立式锯床齿轮箱润滑系统,能够减轻齿轮箱中齿轮之间的相互磨损,齿轮的寿命大大提高,减少了更换齿轮的次数,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齿轮箱维修上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立式锯床齿轮箱润滑系统,包括:锯床主体以及安装在锯床主体上的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内部设有齿轮传动系统,还包括一抽油泵,所述抽油泵连接在齿轮箱外部,所述抽油泵的一侧设有进油口,抽油泵的另一侧设有出油口,所述齿轮箱的底部设有一开口,所述齿轮箱的开口通过第一铜管连接抽油泵的进油口,所述抽油泵的出油口上连接第二铜管并伸入至齿轮箱内部。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铜管呈弯折状设置,第二铜管的弯折形状与齿轮箱内部传动系统的传动路线形状相互配合。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铜管上具有至少两处弯折。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铜管上开设有喷油小孔形成了润滑油出口,所述喷油小孔的位置分别对准齿轮传动系统中传动路线上相应的齿轮润滑处。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铜管上至少设有六处用于润滑油喷射的喷油小孔。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齿轮箱内部的润滑油依次经过第一铜管、抽油泵和第二铜管后再流入齿轮箱底部形成循环润滑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立式锯床齿轮箱润滑系统减轻了齿轮箱中齿轮之间的相互磨损,齿轮的寿命大大提高,减少了更换齿轮的次数,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齿轮箱维修上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立式锯床齿轮箱润滑系统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式锯床齿轮箱润滑系统中第二铜管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锯床主体,2、齿轮箱,3、抽油泵,4、进油口,5、出油口,6、第一铜管,7、第二铜管,8、润滑油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立式锯床齿轮箱润滑系统,包括:锯床主体1以及安装在锯床主体1上的齿轮箱2,所述齿轮箱2内部设有齿轮传动系统。
在所述齿轮箱2的外部连接有一抽油泵3,所述抽油泵3的一侧设有进油口4,抽油泵3的另一侧设有出油口5。
所述齿轮箱2的底部设有一开口,所述齿轮箱2的开口通过第一铜管6连接抽油泵3的进油口4,所述抽油泵3的出油口5上连接第二铜管7并伸入至齿轮箱2内部。
所述第二铜管7呈弯折状设置,第二铜管7的弯折形状与齿轮箱2内部传动系统的传动路线形状相互配合。
所述第二铜管7上具有至少两处弯折。优选地,所述第二铜管7沿水平方向延伸后依次向下、向左、向下、向右、向上、向右、向下折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卓越锻造(无锡)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卓越锻造(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535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