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净化器的负离子释放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551960.1 | 申请日: | 2015-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8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伯清;胡志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贝罗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T23/00 | 分类号: | H01T2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西***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净化器 负离子 释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负离子释放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空气净化器的负离子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失去电子的分子(团)或原子显示正电性叫正离子,获得多余电子的分子(团)或原子显示负电性叫负离子。空气负离子又称负氧离子,是指获得1个或1个以上的电子带负电荷的氧气离子。空气中生成的负离子绝大多数是空气负氧离子,它是空气中的氧分子结合了自由电子而形成的。自然界的放电(闪电)现象、光电效应、喷泉、瀑布等都能使周围空气电离,形成负氧离子。负离子具有极佳的净化除尘,减少二手烟危害、改善预防呼吸道疾病、改善睡眠、抗氧化、防衰老、清除体内自由基、降低血液粘稠度的效果。现有的空气负离子产生设备采用传统空气电离式负离子生成技术或单一电子喷射式负离子生成技术,难以生成小粒径的生态负离子。生成的基本都是大粒径的负离子,活性低,迁移距离很小,所以必须通过风扇或风机外吹,才能在空间很小的范围内检测到负离子,无法在室内形成负离子浴环境,所以效果不佳。而且本身作为环境改善的一种设备,风扇或风机的采用本身又增加了环境的噪音和电磁污染,同时一些患风湿等疾病的老年人又不能被风吹和北方区域冬天天冷等都限定了它的使用范围,更重要的是医学研究表明:对人体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是小粒径负离子。因为只有小粒径的负离子才易于透过人体的血脑屏障,发挥其生物效应。现有负离子设备生成的大粒径负离子对人体的医疗保健作用不明显,只能起到除尘降尘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的负离子释放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气净化器的负离子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绝缘材质,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壳体分为负离子发生腔体和负离子转化腔体,所述负离子发生腔体内设有电源控制单元、负离子产生电路、放电电极、接地极板,所述电源控制单元将输入的市电转化为稳定的直流低电压输出并为负离子产生电路的工作供电,所述放电电极上设有若干放电针,所述放电针与放电电极固定连接,所述接地极板上设有若干负离子接引端,所述负离子接引端呈筒状,所述负离子接引端的数量与放电针的数量一致,所述负离子转化腔体内设有负离子转化器,所述负离子转化器包括绝缘外壳、电子收集筒、具有介电特性的轻石、第一导线,所述绝缘外壳置于电子收集筒的外部,绝缘外壳的一端与隔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具有介电特性的轻石位于电子收集筒的内部,所述电子收集筒内设有敞口空腔,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通过绝缘外壳伸入空腔内,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连接隔板,所述绝缘外壳与壳体连接的一侧侧板上设有负离子出口,所述负离子出口连接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与电子收集筒连接。
进一步,所述隔板材质为铜制隔板。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线的尖端为纳米碳纤维束。
进一步,所述放电针的数量为10~20个。
进一步,所述负离子接引端筒状截面的直径为20~25毫米。
进一步,电子收集筒的材质为镀铬的金属材料。
进一步,所述放电针的长度为28~30毫米。
进一步,负离子产生电路为RC桥式振荡电路。
进一步,所述第二导线的前端连接负离子接引端筒状轴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筒状负离子接引端将放电针产生的负离子进行释放,通过第二导线将负离子引导进入负离子转换器,所有产生的负离子都从负离子接引端出来汇总在第二导线进入负离子转换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增加了负离子的数量,而且经过负离子转换器,将大粒径的负离子转换成小粒径的,并且迁移距离更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图。
1、壳体2、隔板3、负离子发生腔体4、负离子转化腔体
5、电源控制单元6、负离子产生电路7、放电电极8、接地极板
9、放电针10、负离子接引端11、负离子转化器12、绝缘外壳
13、电子收集筒14、具有介电特性的轻石15、第一导线16、负离子出口
17、第二导线18、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贝罗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贝罗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519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