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晶硅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50781.6 | 申请日: | 2015-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98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李海军;陈乾坤;王三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3/037 | 分类号: | C01B33/037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44102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晶 生产工艺 | ||
1.一种多晶硅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坩埚的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和第三涂层,第一涂层为硼化硅涂层、第二涂层为氮化硅涂层,第三涂层为碳化硅涂层,在所述坩埚内的底部的第三涂层上铺设有晶体硅边角料层;
步骤二、在所述坩埚中盛放熔融状态的少量多晶硅原料,控制所述坩埚的温度低于所述晶体硅边角料层的熔点,使得熔化后的少量多晶硅原料形成结晶保护层,其厚度为预先铺设的晶体硅边角料层的厚度1/3~2/5;
步骤三、真空环境下,在所述坩埚中盛放待处理的多晶硅原料,置于带有电子束发生装置的熔化炉,采用波长为1.2~1.8μm激光在80~90A、0.6~20ms、1Hz条件下辐照处理10~15min,然后控制所述坩埚内部自下而上形成递增的温度梯度,保持10~15h,得到硅熔液,以80~90℃/h的速度阶梯式冷却得到硅锭,粉碎至60目,进行酸洗,清洗后烘干,得到第一处理料;
步骤四、在真空环境下,将第一处理料进行高频感应加热,加入质量比为3~5:3~5:1的氧化钙、氟化钙和二氧化硅形成的造渣剂,所述造渣剂与所述第一处理料的质量比为16:16~25,在1500~1580℃下保持1~1.5h,得到第二处理料,然后将第二处理料进行等离子加热,通入掺有水蒸汽和氢气的氩气,在1500~1580℃下保持1~1.5h,定向凝固得到第三处理料,切除上层杂质富集区,得到目标产物多晶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晶硅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和第三涂层的厚度分别为30~35μm、40~45μm和50~55μ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晶硅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硅边角料层由位于下方的厚度小于3~5mm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片和位于上方的尺寸小于5mm的原生多晶硅碎料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晶硅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酸洗的具体为:将硅锭质量6~8倍的酸液雾化,喷洒在硅锭表面,所述酸液为质量分数为2%的氢氟酸和质量分数5%的盐酸的混合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晶硅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高频感应加热的功率为250~300kW。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晶硅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所述造渣剂的加入量为第一处理料的0.8倍质量,并且分成4次加入,相邻两次的时间间隔为10min。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晶硅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氧化钙、氟化钙和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4:4: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晶硅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所述坩埚内部自下而上形成递增的温度梯度具体为:所述坩埚的底部温度为1300~1400℃,所述坩埚的上部温度为1500~158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晶硅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为石墨坩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5078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系统发电功率的预测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