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检具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48961.0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5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桂升波;姚剑鸣;安梦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恒隆汽车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8 | 分类号: | G01B5/08;G01B5/1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马荣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检具。
背景技术
目前,动转行业(零部件:球销、拉杆、壳体、接头)实施自制机加、装配已普及,在机加、装配调试加工过程中或来料进货检测时内外形一致性是否符合技术标准要求,对机加设备加工定位及装配过程性能影响极为重要。其主要因素:1、目前机加行业在机加、装配加工后,操作者仅依靠卡尺等测量工具进行检测;2、100%检测标准,运用卡尺进行检测较为困难,导致工作效率极低、人工成本投入高及误操作带来的质量隐患3、来料进货检测时也仅依靠卡尺等测量工具;对此检测频次要求、测量手法误判等异常情况,极易导致零部件产生批量不合格,无法确保部件工作效率提升、快速精准检测、部件质量、100%有效预警防错及操作不便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检具,以达到对动转行业零部件形状快速精准有效地进行检测、提高检测效率、提高产品合格率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检具,包括检具本体,所述的检具本体上设有球销球径检测孔、拉杆球径检测孔、壳体内外径检测孔、接头开口直径检测凸台。
所述的球销球径检测孔形状与待测球销标准件的球头端部半球形状相适应。
所述的拉杆球径检测孔形状与待测拉杆标准件的球头端部半球形状相适应。
所述的壳体内外径检测孔内设有凸台,壳体内外径检测孔的内壁与凸台之间形成环形凹槽。
所述的凸台高度与待测壳体标准件的内腔深度相适应。
所述的接头开口直径检测凸台为台阶状凸台结构,其上部凸块形状与接头标准件的内孔形状相适应。
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对动转行业零部件形状快速精准有效地进行检测、提高检测效率、提高产品合格率;2、确保部件质量、预警防错、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工件装配在检具上检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图2中,1、检具本体;2、球销球径检测孔;3、拉杆球径检测孔;4、壳体内外径检测孔;5、接头开口直径检测凸台;6、凸台;7、待测球销;8、待测拉杆;9、待测壳体;10、待测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多功能检具,包括检具本体1,检具本体1上设有球销球径检测孔2、拉杆球径检测孔3、壳体内外径检测孔4、接头开口直径检测凸台5。球销球径检测孔2形状与待测球销标准件的球头端部半球形状相适应。拉杆球径检测孔3形状与待测拉杆标准件的球头端部半球形状相适应。壳体内外径检测孔4内设有凸台6,壳体内外径检测孔4的内壁与凸台6之间形成环形凹槽。凸台6高度与待测壳体标准件的内腔深度相适应。接头开口直径检测凸台5为台阶状凸台结构,其上部凸块形状与接头标准件的内孔形状相适应。
使用多功能检具检测工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待测球销7的球头端部放入球销球径检测孔2,待测球销7的球头端部半球形状与球销球径检测孔2形状相适应,即合格,二者形状不相适应,即不合格;
b)将待测拉杆8的球头端部放入拉杆球径检测孔3,待测拉杆8的球头端部半球形状与拉杆球径检测孔3形状相适应,即合格,二者形状不相适应,即不合格;
c)将待测壳体9放入壳体内外径检测孔4,待测壳体9外壁形状与壳体内外径检测孔4形状相适应且待测壳体9内壁形状与壳体内外径检测孔内凸台6形状相适应,即合格,形状不相适应,即不合格;
d)将待测接头10放在接头开口直径检测凸台5上,待测接头10内孔形状与台阶状凸台结构的上部凸块形状相适应,即合格,形状不相适应,即不合格;检测完成后从所述a步骤开始循环检测。
本发明为根据球销、拉杆、壳体、接头各零部件的不同产品型号设计的专用型多功能机加及进货时检具,设计为通专用型多功能检具时主要从球销、拉杆、壳体、接头内/外形进行考虑,从而实现整体布局式多功能通专用型。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恒隆汽车转向系统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恒隆汽车转向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489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墨打印头及喷墨打印机
- 下一篇:全液压自动上料移动升降式强制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