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化厂废水处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510548786.5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0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晟;梁巍;涂保华;万玉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化 废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化厂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石化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浓度氨氮废水,水体中氨氮含量超标,会造成水体生态环境恶化,危害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和人体健康,形成水体富营养化,降低水体观赏价值,也会增加水处理成本。
目前,国内外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主要有生物法、物理法和化学法三类。应用较广泛的有吹脱法、化学沉淀法、折点氯化法、离子交换法、生物处理法、液膜法。其中化学沉淀法因其工艺简单,反应速度快等优点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化学沉淀法中磷酸铵镁沉淀法具有反应速度快、所需时间短、生成的沉淀可以作为复合肥而利用等优点,但也有药剂用量大、处理成本很高,沉淀产物磷酸铵镁(MPV)出路有限、出水难以达标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石化厂废水处理中的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化厂废水处理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化厂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调节池、强化曝气池、氨气吸收池、吸附池、解吸池、缺氧厌氧反应池、高效曝气滤池和清水池。
所述的废水调节池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用于调节石化厂废水的水质和水量。
所述的强化曝气池包括曝气区和沉淀区;所述的曝气区底部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开口向上,上部设有圆锥形布水挡板,可以使进水在强化曝气池内均匀分布,进水管连接有水泵,水泵进水口前设置有脱氮助剂添加计量系统,所述的脱氮助剂按质量比计由10-50%丁酮、10-50%的聚乙烯多胺盐类、10-50%的羟乙基纤维素醚和10-60%的次氯酸钠混合而成,脱氮助剂的加入量为10-40ppm;在脱氮助剂添加计量系统与水泵进水口之间连接有脱氮助剂计量添加管,曝气区的中下部设有pH计及碱液添加计量系统,曝气区底部、进水管下部设置有曝气系统,曝气系统设有曝气管,曝气管连接有强化曝气池外的风机;所述沉淀区内设有挡板,该挡板与沉淀池的内壁形成作为废水进入沉淀区的废水流道,沉淀区的出口处设有三相分离器,沉淀区的出口上部设有溢水堰,沉淀区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在沉淀区底部设置有排泥阀;强化曝气池的顶部设有圆锥形上盖,上盖的顶部设有氨气收集管,氨气收集管连接有用于排出氨气的风扇,氨气收集管与氨气吸收池连通;强化曝气池的溢水堰连接出水管,出水管连接吸附池的进水管。
所述的氨气吸收池中添加有质量浓度为2-5%的硫酸溶液,吸收氨气后生成硫酸铵回用。
所述的吸附池从进水口到出水口依次分布有多个吸附区,每个吸附区内填充有吸附剂,从进水口到出水口吸附剂的粒径逐渐变小;所述的吸附剂为将含硅化合物、含铝化合物、碱和水按SiO2/A12O3=1.5-2、SiO2/OH-=6.0-1.0、H20/OH-=40-100的比例混合,在90℃下水热反应6h,析出晶体,取出晶体产品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所述的含硅化合物包括水玻璃或硅溶胶;含铝化合物如水合氧化铝;碱包括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吸附池的出水口连接缺氧厌氧反应池的进水口。
所述的解吸池的一端与吸附池连通,另一端与曝气池连通,可以对吸附池中吸附剂进行解吸再生循环使用。
所述缺氧厌氧反应池包括通过折流板分隔成的兼氧段、缺氧段和厌氧段,所述兼氧段首端设有用于供入废水的进水管,兼氧段末端与缺氧段首端连通,缺氧段末端与厌氧段首端连通,所述缺氧段和厌氧段进水一侧折流板的下部设置有45度的转角,以避免水流进入时产生的冲击作用,从而起到缓冲水流和均匀布水的作用;厌氧段末端设有三相分离器和溢水堰,溢水堰连接出水管;所述兼氧段、缺氧段和厌氧段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锥形结构连接污泥排放阀;所述缺氧厌氧反应池的兼氧段、缺氧段和厌氧段上盖设计成圆锥形结构,圆锥形结构顶端都设有独立的甲烷废气集气管。缺氧厌氧反应池处理后的水经溢流堰进入高效曝气滤池的进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487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