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卡转账或取款的保护方法及手机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548550.1 | 申请日: | 2015-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6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 发明(设计)人: | 梁文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20/18 | 分类号: | G06Q20/18;G06Q20/38;G06Q20/34;G06Q20/32;G06Q20/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账 取款 保护 方法 手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无卡转账或取款的保护方法及手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各个银行的ATM(AutomaticTellerMachine,自动柜员机)机基本都可以提供无卡转账或取款等业务操作,具体操作时需要输入银行卡的密码及银行发送的短信中的动态码,因为所述动态码具有变动性,进而可以保证无卡转账或取款的安全性。
但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动态码通过短信的方式被发送和查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例如手机中病毒的情况下,所述动态码的信息可以被远程窃取;或者手机被盗的情况下,所述动态码的信息可以被盗窃犯利用;再或者诈骗犯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套取用户手里的动态码,都可以导致用户银行卡内的财产出现安全问题。
然而如果要求银行修改工作流程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涉及到很多银行金融机构要一起变动。所以目前的无卡转账或取款操作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卡转账或取款的保护方法及手机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银行卡在进行无卡操作时存在的安全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卡转账或取款的保护方法,应用于手机系统,所述手机系统包括只读的第一操作系统及与网络连接的第二操作系统;所述无卡转账或取款的保护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接收包含动态码的短信;
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对所述动态码进行加密;
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判断自身是否处于某个ATM机的预设范围内;
当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判断自身处于某个ATM机的预设范围内时,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判断接收的解密密码是否与预设密码匹配;
当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判断所述解密密码与所述预设密码匹配时,显示所述短信中的所述动态码;所述预设密码为用户本人的身体特征。
优选的,所述预设密码为:用户本人的虹膜特征、指纹特征或者眼纹特征。
优选的,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判断自身是否处于某个ATM机的预设范围内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二操作系统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将自身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内预设的ATM机的网点分部图进行比对,得到自身与最接近的ATM机的距离;
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若判断所述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则判断自身处于所述ATM机的预设范围内。
优选的,在显示所述短信中的所述动态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判断对于所述动态码的显示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当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判断对于所述动态码的显示超过所述预设时间时,对所述动态码重新进行加密,直至所述动态码的有效期过后才对所述动态码进行解密。
优选的,所述预设时间为2分钟。
一种手机系统,包括:只读的第一操作系统及与网络连接的第二操作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用于对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接收的短信中包含的动态码进行加密;
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用于判断自身是否处于某个ATM机的预设范围内,当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判断自身处于某个ATM机的预设范围内时,由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判断接收的解密密码是否与预设密码匹配;当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判断所述解密密码与所述预设密码匹配时,显示所述短信中的所述动态码;所述预设密码为用户本人的身体特征。
优选的,所述解密密码为:虹膜特征、指纹特征或者眼纹特征。
优选的,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用于判断自身是否处于某个ATM机的预设范围内时,具体用于:
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将自身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内预设的ATM机的网点分部图进行比对,得到自身与最接近的ATM机的距离;
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若判断所述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则判断自身处于所述ATM机的预设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操作系统还用于:
在显示所述短信中的所述动态码之后,判断对于所述动态码的显示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当判断对于所述动态码的显示超过所述预设时间时,对所述动态码重新进行加密,直至所述动态码的有效期过后才对所述动态码进行解密。
优选的,所述预设时间为2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485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利用互联网缴纳学费的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