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48476.3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69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孙翠言;张培;类延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淑琴 |
主分类号: | C12N15/11 | 分类号: | C12N15/11;C12Q1/70;C12Q1/68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9 | 代理人: | 曹明兰 |
地址: | 3623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传染性 胰脏 坏死 病毒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方法,所使用的引物,其上下游引物的序列分别为SEQ ID NO:1和SEQ ID NO:2。本发明根据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了大量引物,从中筛选出可快速有效检测的引物。本发明所使用的引物具有更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实用性及便捷性,能有效的对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进行高灵敏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病害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业也呈现出养殖规模和养殖技术的空前提高,尤其在集约化养殖和工厂化养殖方面发展迅速,这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营养和健康。但在海水经济鱼类的养殖过程中,病毒性疾病的暴发往往会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危害。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是由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引起的鱼类传染病,主要危害鲑科鱼类的仔、幼鱼,死亡率达90%以上。发病鱼的特征之一是苗种突然死亡,病鱼首先游动缓慢,动作失调,或顺流漂起,常作垂直回转游动,不久便沉入水底而死。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部及鳍条部充血,鳃呈淡红色,肛门处常托着一条长而较粗的白色黏液粪便。解剖病鱼进行检查,可见有腹水,病鱼胰脏充血,幽门垂出血,组织细胞严重坏死;肝、脾、肾苍白贫血,也有坏死病灶,胃出血,肠道内无食物,而有乳白色透明或淡黄色黏液。因此,及时检测出养殖水体、用具和饲料是否受到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就非常重要。但目前IPNV的检测方法主要是组织病理技术、电镜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免疫检测技术和分子检测技术等。这些检测方法在准确性、灵敏性和花费等方面有各自的优点,但是它们不同程度上受到需要专业人员和复杂仪器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方法,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检测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引物,其上下游引物的序列分别为SEQ ID NO:1和SEQ ID NO:2;
作为优选,其下游引物的序列为SEQ ID NO:3。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检测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包含有上述的引物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检测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方法,是用于检测水体或饲料中是否感染了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1)提取待检测样品的核酸作为检测的模板;
2)将提取的RNA进行反转录制备cDNA;
3)进行检测样品的PCR扩增,反应体系50μL,包含有0.05U/μL的Taq酶、Mg2+浓度为2mmol/L的10×PCR Buffer,0.25mmol/L的dNTPs,0.36μmol/L的引物;步骤2)制备的cDNA作为扩增模板;
PCR扩增的反应程序如下:94℃ 5min;94℃ 15s,56℃ 15s,72℃ 15s,25-40个循环;4℃终止反应;
4)产物进行电泳检测,确定是否有目标片段。
其中步骤3)中同时进行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扩增;阳性对照为携带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核酸片段的质粒,阴性对照为去离子水。
本发明根据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了大量引物,从中筛选出可快速有效检测的引物。本发明所使用的引物具有更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实用性及便捷性,能有效的对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进行高灵敏的检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引物的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淑琴,未经施淑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484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用于照明设备的组合式电源模块
- 下一篇:一种环保耐高温复合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