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缸套用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46212.4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4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刘莉;王爽;邱晶;刘晓东;黄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莱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6/10 | 分类号: | C04B26/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5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套用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缸套用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也是最实用的纯金属之一,有很好的延展性,其导电性仅次于银,导热性仅次于金和银。高导电性、导热性及良好的延展性是铜最有价值的特性。但铜的硬度和屈服强度较低,抗蠕变性能也较差,制约了它在工业和军事领域中的应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研究者开展向铜基体中加入增强体从而制备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所得的材料既保持了铜的优点,又弥补了铜的不足。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研究和开发了多种铜基复合材料,如Mo-Cu复合材料、石墨-TiC-Cu复合材料、碳化铌增强Cu复合材料等。现有的铜基复合材料质量重、导热和耐磨等综合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缸套用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此材料所得耐磨性,导热快,成本低。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缸套用铜基复合材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陶瓷粉4-10份,氧化铜12-20份,硫酸铜2-5份,环氧树脂14-24份,聚乙烯醇1-5份,香茅草提取液3-8份,氧化银3-8份,氮化硅5-9份,硅酸钙0.4-0.8份,甘油2-5份。
作为上述缸套用铜基复合材料优选的是,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陶瓷粉10份,氧化铜14份,硫酸铜4份,环氧树脂20份,聚乙烯醇4份,香茅草提取液5份,氧化银4份,氮化硅7份,硅酸钙0.5份,甘油4份。
上述缸套用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氧化铜,硫酸铜,环氧树脂,氧化银,氮化硅和硅酸钙混合后研磨后加入陶瓷粉,2000-2500℃高温下融化得第一混合物;
步骤2,向第一混合物中加入聚乙烯醇、香茅草提取液和甘油,加热至28-30℃后,喷雾干燥得第二混合物;
步骤3,将第二混合物投入单杆造粒机中造粒得铜基复合材料。
作为制备方法优选的是,步骤1中高温融化温度为2200℃。
作为制备方法优选的是,步骤2中喷雾干燥的温度为120-180℃。
作为制备方法优选的是,步骤3中造粒温度440-580℃。
有益效果
本发明铜基复合材料相对于现有材料有着很大的改进,用其制备的缸套耐磨损、导热性强,成本低廉,且经久耐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缸套用铜基复合材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陶瓷粉4-10份,氧化铜12-20份,硫酸铜2-5份,环氧树脂14-24份,聚乙烯醇1-5份,香茅草提取液3-8份,氧化银3-8份,氮化硅5-9份,硅酸钙0.4-0.8份,甘油2-5份。
上述缸套用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氧化铜,硫酸铜,环氧树脂,氧化银,氮化硅和硅酸钙混合后研磨后加入陶瓷粉,2000℃高温下融化得第一混合物;
步骤2,向第一混合物中加入聚乙烯醇、香茅草提取液和甘油,加热至28℃后,120℃喷雾干燥得第二混合物;
步骤3,将第二混合物投入单杆造粒机中440℃造粒得铜基复合材料。
实施例2
一种缸套用铜基复合材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陶瓷粉10份,氧化铜14份,硫酸铜4份,环氧树脂20份,聚乙烯醇4份,香茅草提取液5份,氧化银4份,氮化硅7份,硅酸钙0.5份,甘油4份。
上述缸套用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氧化铜,硫酸铜,环氧树脂,氧化银,氮化硅和硅酸钙混合后研磨后加入陶瓷粉,2200℃高温下融化得第一混合物;
步骤2,向第一混合物中加入聚乙烯醇、香茅草提取液和甘油,加热至29℃后,160℃喷雾干燥得第二混合物;
步骤3,将第二混合物投入单杆造粒机中500℃造粒得铜基复合材料。
实施例3
一种缸套用铜基复合材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陶瓷粉4-10份,氧化铜12-20份,硫酸铜2-5份,环氧树脂14-24份,聚乙烯醇1-5份,香茅草提取液3-8份,氧化银3-8份,氮化硅5-9份,硅酸钙0.4-0.8份,甘油2-5份。
上述缸套用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莱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莱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462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