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型烟火式侧气囊气体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43530.5 | 申请日: | 2015-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6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陈保伟;朱才;程斌;刘希贵;马丹丹;刘凯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锦州锦恒安全装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64 | 分类号: | B60R21/264 |
代理公司: | 锦州辽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5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121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烟火 气囊 气体 发生器 | ||
一种体积小、安装方便、进入侧气囊的高压气体无火焰、为乘客提供安全保障的小型烟火式侧气囊气体发生器,包括管壳,在所述管壳内从点火端到出气端依次设置有点火装置、产气药、过滤装置和堵板,在所述管壳的管壁上对应过滤装置处设有周向布置的出气孔I,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在堵板右端面上顶靠有外折筒,在外折筒的中心孔内插装有内折筒,在外折筒和内折筒的筒壁上设有周向布置的出气孔II和出气孔III,所述出气孔I、II和III错位布置,且管壳、外折筒与内折筒之间形成出气通道,在内折筒的右面设置有滤渣筒,在滤渣筒的筒壁上设有滤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囊气体发生器领域,特别是一种小型烟火式侧气囊发生器。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气囊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其内的气体发生器起爆产生气体将气囊充起,对乘客起到保护作用。现有的烟火式侧气囊气体发生器,主要包括管壳,在管壳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点火装置和堵板,在管壳内设置有滤渣网,且在滤渣网和点火装置之间填充有产气药,在管壳的管壁上位于滤渣网和堵板之间设有出气孔;当汽车碰撞时,ECU将点火信号传给点火装置,点火装置将其内部的点火药点燃起爆后的火焰将产气药点燃产生大量高压气体,经滤渣网、出气孔传出管壳,从而将侧气囊充起。这种气体发生器的滤渣网为圆饼状,直径较大,造成气体发生器体积过大,不利于侧气囊模块小型化,安装不便;而且进入侧气囊的高压气体带有火焰,致使侧气囊烧破、漏气,无法为乘客提供安全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体积小、安装方便、进入侧气囊的高压气体无火焰、为乘客提供安全保障的小型烟火式侧气囊气体发生器。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小型烟火式侧气囊气体发生器,包括管壳,在所述管壳内从点火端到出气端依次设置有点火装置、产气药、过滤装置和堵板,在所述管壳的管壁上对应过滤装置处设有周向布置的出气孔I,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在堵板右端面上顶靠有外折筒,在外折筒的中心孔内插装有内折筒,在外折筒和内折筒的筒壁上设有周向布置的出气孔II和出气孔III,所述出气孔I、II和III错位布置,且管壳、外折筒与内折筒之间形成出气通道,在内折筒的右面设置有滤渣筒,滤渣筒位于管壳中用于盛装产气药的腔室内中心处,所述产气药充满所述腔室与滤渣筒之间,在滤渣筒的筒壁上沿其纵向布满若干个滤孔。
在内折筒和滤渣筒之间连接有环形气板,通过堵板和气板将外折筒和内折筒夹持。
在堵板、气板和点火装置上分别设有周向的沟槽,在管壳上对应各个沟槽处向内挤压,将堵板、气板和点火装置固定,取代了激光焊接固定方式,降低生产成本,降低能耗,保护环境。
在所述滤渣筒的左端面上设置有盘形片,盘形片外缘挤靠在管壳内壁,所述产气药产出的高压气体经过滤渣筒的滤孔后冲破盘形片进入内折筒中,并将燃烧产生的药渣阻隔在滤渣筒和管壳之间,产生的高压气体经出气通道传出管壳外。
在所述点火装置的左端面上设置有过滤网,将点火药燃烧产生的药渣过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滤渣筒的筒壁上设有滤孔,产气药被点燃产生的气体经滤孔进入滤渣筒内,再从滤渣筒左端排出,将产气药燃烧产生的药渣阻隔,淘汰了传统的圆形过滤网,结构更加稳定,大大的减小了发生器的直径,从而实现发生器小型化。由于在管壳、外折筒和内折筒的筒壁上设置错位布置的出气孔I、II和III,且管壳、外折筒与内折筒之间形成折流结构的出气通道,进入出气通道的细小药渣在出气通道的拐弯处受阻,延长了气体行走路径,极大的减少明火输出,有效的防止了烧坏气囊的现象,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为乘客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锦州锦恒安全装置有限公司,未经锦州锦恒安全装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435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与汽车安全带配合使用的防勒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汽车安全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