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容量高频变压器最优工作频率的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40575.7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86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李琳;刘可可;张宁;魏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0 | 分类号: | H01F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陈波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量 高频变压器 最优 工作 频率 确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频变压器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容量高频变压器最优工作频率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电力电子技术,国内外学者开始探索研究实现电能变换的新型智能变压器‐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ronic Transformer,简称PET),也称固态变压器(Solid‐State Transformer,简称SST)。电力电子变压器作为一种高度可控的新型变电装备,其突出特点是能够实现对变压器原副边电压幅值与相位的灵活控制,以满足智能电网未来发展的许多新要求。而在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大功率拓扑的实现中,中间的高频变压器本体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电磁元件。随着设计容量不断提高,变压器体积不断增大,可通过提升工作频率的方法减小高频变压器本体的物理体积。
高频变压器与传统的变压器相比,其优势在于:相同设计容量时,高频变压器的物理体积显著减小;所用的磁芯更轻,导线更少,绝缘介质更少;应用领域更加广泛,比如:配电网领域,直流输电领域,以及未来智能电网领域。用在电力电子拓扑中,组成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可实现对原副边电压幅值与相位的灵活控制,可以满足智能电网未来发展的许多新要求。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容量会更大,体积会更小,更加地实现装置集成化,对于其中的高频变压器体积要求会更小。所以,有必要在特定设计容量和工作磁密下,找到一种大容量高频变压器最优工作频率的确定方法,使得高频变压器的设计体积最小,以满足未来高频变压器的发展需求。
现有技术针对缩小变压器的体积没有采用最优工作频率确定方法。而现有技术是:在特定设计容量和工作磁密下,逐步提高工作频率,确定每一次工作频率下的磁芯尺寸和绕组排布,计算磁芯损耗和绕组损耗值,并计算每一次工作频率下的温升值,看是否超过温升限制值,如果没超过温升限制值,那么就继续提高工作频率,如果在下一次提高工作频率时,温升超过限制值,那么就选择上一次时的工作频率值作为最终工作频率。所以,现有技术针对缩小变压器的体积,计算工作量大,繁琐,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不利于工程应用。而本发明方法,有效减少计算工作量,节省计算时间,方便快捷,有利于工程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容量高频变压器最优工作频率的确定方法,包括:
步骤1:确定变压器磁芯的材料,根据磁芯材料,确定磁芯损耗系数值Km、α和β的值;导线采用多股并绕的利兹线;
步骤2:确定初选工作频率f,根据初选工作频率f和导线国标或者AWG线规表,确定导线中单股导线的直径dc,导线的电导率σ;根据原边绕组额定电流I1、副边绕组额定电流I2和导线的电流密度J,计算原边导线的股数N1和副边导线的股数N2;
步骤3:计算高频变压器的面积积值Ap,根据Ap确定磁芯尺寸;根据绕组损耗Pw的表达与单位体积磁芯损耗Pc的表达式,分别得到工作磁密B和导线的电流密度J关于频率的关系表达式;
步骤4:根据步骤3建立特定设计容量S和工作磁密B条件下,高频变压器体积的等效尺寸SF与初选工作频率f的关系式;对此式中的初选工作频率f进行求导,得到特定设计容量和工作磁密条件下,变压器的初选最优工作频率fopt;
步骤5:计算初选最优工作频率值fopt下的高频变压器面积积值A′p,根据高频变压器面积积值A′p,确定相应的磁芯尺寸值;
步骤6:根据步骤4和步骤5中得到的初选最优工作频率fopt和磁芯尺寸后,确定变压器的绕组布置,分别计算磁芯损耗P′c和绕组损耗P′w,确定高频变压器的温升在允许的限制值内;如果计算的温升值超过了允许的温升限制值,则返回到步骤2重新确定初选工作频率f;如果高频变压器的温升处在允许的限制值内,则此时的初选最优工作频率fopt为特定设计容量和工作磁密下高频变压器的最优工作频率f′opt,此时对应的变压器的体积最小。
所述步骤3中的绕组损耗Pw的计算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未经华北电力大学;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405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