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agnac角速度测量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40049.0 | 申请日: | 2015-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71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清;吴媛;张卫平;冯啸天;杨培玉;李政军;黎建敏;包谷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C19/72 | 分类号: | G01C19/7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 地址: | 20006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sagnac 角速度 测量 系统 方法 | ||
1.一种Sagnac角速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1、2),其用于产生入射光场;其中,第一光源(1)用于产生入射泵浦光场,第二光源(2)用于产生入射信号光场;
作用介质单元(10),其用于实现光与物质的非线性过程;
光纤线圈(9),其用于实现Sagnac效应,感应角速度变化;
光电探测器(8),其用于探测最终产生的干涉信号;
极化分束器(4、5),其用于光场的分束与合束;其中,第一极化分束器(4)将第一光源(1)和第二光源(2)进行空间合束;合束后的光经过作用介质单元(10)后,发生光与物质的非线性过程,实现入射信号光场的放大;被放大的信号光场和透射的泵浦光场经过第二极化分束器(5)分束后,分别沿着光纤线圈(9)相向传播,并在射出光纤线圈后通过第二极化分束器(5)合束后入射至作用介质单元(10),发生第二次发生光与物质的非线性过程;前后两次非线性相互作用通过物质相干性发生关联,实现最终干涉信号被光电探测器(8)探测;半波片(6、7),其用于改变光场的偏振;其中,第一半波片(6)用于改变第一光源(1)的偏振态;第二半波片(7),用于改变光纤线圈(9)中相向传播的信号光场和泵浦光场的偏振态,保证信号光场和泵浦光场在作用介质单元(10)空间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agnac角速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1)和第二光源(2)是激光器发出的相干光源,工作在脉冲模式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agnac角速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光源(1)和第二光源(2)偏振正交且满足双光子共振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agnac角速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1)、第二光源(2)都是空间重合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agnac角速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介质单元选自处于基态的原子、离子、分子或者量子点。
6.一种Sagnac角速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光源(1)泵浦光和第二光源(2)入射信号光S0通过第一极化分束器(4)合束入射到处在基态能级的作用介质单元(10)中,实现非线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入射信号光S0被放大成信号光S1,同时产生物质相干性A1,S1随入射泵浦光一起出射,离开作用介质单元到达第二极化分束器(5),物质相干性A1仍然保留在作用介质单元(10)中;
信号光S1和透射的泵浦光在光纤线圈(9)中相向传播,实现Sagnac效应,完成角速度感应;经过半波片(7)和第二极化分束器(5)作用后重新返回到作用介质单元(10)中的泵浦光、信号光S1与物质相干性A1相互作用,产生信号光S2并被光电探测器(8)探测,此时S2光强与待测角速度引起的相位变化有关,从而实现角速度的测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Sagnac角速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相互作用的两条路径中一条是光场,另外一条是物质相干性,光场与物质相干性通过非线性作用过程产生相位与强度关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Sagnac角速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入射的相干光先后两次经过相互作用介质单元,前后两次非线性相互作用通过物质相干性发生关联,实现信号探测,完成角速度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4004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辆自定位的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多层式圆柱壳体振动陀螺谐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