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矿石烧结高温特性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39373.0 | 申请日: | 2015-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7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 发明(设计)人: | 金俊;刘自民;胡夏雨;李小静;武轶;宋灿阳;张晓萍;熊德怀;陈东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5/00 | 分类号: | G01N2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 地址: | 24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矿石 烧结 高温 特性 检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铁矿石烧结高温特性检测装置,包括炉体、设置在炉体上部内的炉膛(3)、送料机构(2)、加热元件(305)和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3)内设有加热元件(305),所述加热元件(305)为U形结构,且加热元件(305)的直线段(3051)直径大于弯折段(3052)的直径;炉膛(3)底部设有炉膛底座(301),在炉膛底座(301)上开设有多个直径不大于50mm的进料孔(304);炉膛底座(301)的下表面与炉膛(3)侧壁围成凹槽(302),进料孔(304)与凹槽(302)连通;所述炉体中部设置有装料腔,在装料腔一侧开设炉门,所述的送料机构(2)上端位于装料腔内,送料机构(2)上放置的待测试样从进料孔(304)中穿过并送入炉膛(3)内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矿石烧结高温特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305)为U形结构,且加热元件(305)的直线段(3051)直径大于弯折段(3052)的直径,弯折段(3052)直径d≤4mm,加热元件(305)自身中心距20mm≤D≤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矿石烧结高温特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3)上部开设有观察孔,在观察孔中设置有摄像装置(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矿石烧结高温特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料机构(2)包括升降机构、支撑座(201)和送料台(203),用于放置试样的送料台(203)固定在支撑座(201)上与进料孔(304)相对的位置,升降机构设置在支撑座(201)下方并控制支撑座(201)上下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铁矿石烧结高温特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底座(301)的下表面与炉膛(3)侧壁围成凹槽(302),进料孔(304)与凹槽(302)连通,在送料机构(2)中的支撑座(201)上设有与凹槽(302)相配合的底座凸台(2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铁矿石烧结高温特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炉体长度方向铰接有隔焰板(303),该隔焰板(303)旋转至水平位置时与凹槽(302)相配合堵住进料孔(3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铁矿石烧结高温特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2)包括步进电机(204)、丝杆(205)和定位杆(206),所述定位杆(206)与支撑座(201)固定连接限制支撑座(201)晃动,丝杆(205)与支撑座(201)活动连接,步进电机(204)带动丝杆(205)转动,进而驱动支撑座(201)上下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铁矿石烧结高温特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检测装置还包括设在炉膛(3)外周的冷却系统和炉体底部的控制箱(1),在控制箱(1)内装有温控装置。
9.一种铁矿石烧结高温特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铁矿石烧结高温特性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其步骤为:
步骤一、将铁矿石烧结高温特性检测装置的炉膛(3)升温至试验目标温度并保温,然后通入试验气体,在送料台(203)上装载待测试样并送入炉膛(3);
步骤二、通过温控装置设置目标温度、温变速率及恒温时间;
步骤三、启动试验开关,温控装置按程序执行炉体温度的升温及降温操作,通过摄像装置(4)拍摄的图像观测试样的状态变化和试验进度,通过设定程序或人工手动停止试验;
步骤四、记录试验参数,完成试验后进行下一轮试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铁矿石烧结高温特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试样上升速度为8~15mm/s,通入试验气体的流量为5~15L/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937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