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门内把手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37349.3 | 申请日: | 2015-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87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美丽;金云光;杜保华;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5/12 | 分类号: | E05B8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门 把手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门内把手总成。
背景技术
车门内把手是车门系统中非常关键的部件之一,其主要功能包括内部开启、内部门锁和解锁等。
现有的车门内把手的安装方式通常包括两种,一种是车门内把手与车门内护板的背面通过多个螺钉直接打紧,另一种是车门内把手车门内护板通过卡扣固定在一起,其中,前一种安装方式能够保证安装强度,但是螺钉打紧的固定方式容易导致车门内把手的边缘与车门内护板之间有间隙,后一种安装方式可以消除车门内把手的边缘与车门内护板之间的间隙,但是车门内把手和车门内护板之间的结合强度容易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既能保证安装强度,又能克服车门内把手的边缘与车门内护板之间的间隙问题的车门内把手总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车门内把手总成包括车门内把手本体、内把手装饰壳、安装加强板、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第三定位件和第四定位件,所述内把手装饰壳与车门内护板卡接在一起,所述内把手装饰壳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车门内把手本体的车门内把手安置孔,其中,所述车门内把手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内把手装饰壳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所述安装加强板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五安装孔和第六安装孔、用于与所述车门内护板相连接的第七安装孔和第八安装孔;
所述第一定位件依次自所述第五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和车门钣金中穿过,所述第二定位件依次自所述第六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中穿过,所述第三定位件依次自所述第七安装孔和所述车门内护板中穿过,所述第四定位件依次自所述第八安装孔和所述车门内护板中穿过。
优选地,所述第六安装孔、第七安装孔和第八安装孔的中心连线构成一个三角形,所述第五安装孔的中心与所述三角形的重心重合。
更优选地,所述第八安装孔至所述第七安装孔和所述第六安装孔之间的距离相同。
更优选地,所述第五安装孔和所述第六安装孔的中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八安装孔之间还设置有朝向所述车门内护板方向延伸的凹槽。
更优选地,所述安装加强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位于所述第七安装孔和所述第五安装孔之间,所述第二台阶面位于所述第八安装孔和所述第五安装孔之间。
优选地,所述安装加强板上还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可与所述车门内护板上的十字筋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车门内把手本体上还设置用于与所述车门内护板螺栓连接的吊耳。
优选地,还包括堵盖,所述车门内把手本体和所述内把手装饰壳上还对应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堵盖的堵盖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内把手装饰壳上设置有朝向所述车门内把手本体延伸的凸起,所述第三安装孔位于所述凸起上,且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
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塞头和定位杆,所述塞头的一端位于所述安装加强板和所述车门钣金之间,所述塞头的另一端进入所述车门钣金,所述定位杆包括杆部和头部,所述杆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五安装孔和所述塞头,所述头部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的边缘相抵,所述杆部与所述塞头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内把手装饰壳上还设置有中控开关安置孔和高音喇叭安置孔。
本发明提供的车门内把手总成通过内把手装饰壳与车门内护板卡接,车门内把手本体与内把手装饰壳相连接,并且通过安装加强板对内把手装饰壳、车门内把手本体和车门内护板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加固,从而既保证了安装强度,还克服了车门内把手本体的边缘与车门内护板之间的间隙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车门内把手总成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示图;
图3为本发明车门内把手总成的车门内护板和车门内把手本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车门内把手总成的内把手装饰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车门内把手总成的安装加强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73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