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氧化花生油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36555.2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2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高惠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新津迎先粮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1/04 | 分类号: | C11B1/04;C11B1/00;C11B1/06;C11B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花生油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粮油领域,尤其是一种抗氧化花生油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花生油在现今生活中被人们广泛食用。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亚油酸37.6%)。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是比较好的,易于人体消化吸收。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保健等越来越看重,普通花生油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现有的抗氧化花生油一般在花生油中加入抗氧化剂的方法制取,对于花生油本身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抗氧化花生油的制作方法,采用全天然物料作为原料制取一种抗氧化花生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氧化花生油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料:选取花生仁70~80份、小麦胚芽15~20份、茶籽10~15份、绿茶5~10份、黄豆0.1~0.3份;
b.原料处理:花生仁破碎为4~6瓣,茶籽去壳破碎为6~8瓣,再与黄豆混合在160~200℃下炒制20~25分钟,然后去除黄豆保留茶籽;
c.压片:将花生仁与炒制后的茶籽进行混合压片,得到的原料片片厚不超过0.5mm;
d.蒸炒:从上至下按照原料片、小麦胚芽+绿茶、原料片的结构进行蒸炒;
e.压榨、精炼:对蒸炒后的原料进行压榨得到压榨油,再通过精炼得到产品。
所述步骤4蒸炒包括润湿、蒸坯、炒坯,润湿过程中花生仁润湿15%~18%的水分,蒸坯温度为80~90℃,炒坯温度控制在100~110℃,至含水量低于3%。
所述步骤5中精炼过程中油温不超过200℃。
本发明方法简单、无需特殊装备,制取的产品含有丰富的各种营养物质尤其是维生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能,无油刺激性气味,口感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达到的预定目的与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抗氧化花生油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料:选取花生仁70~80份、小麦胚芽15~20份、茶籽10~15份、绿茶5~10份、黄豆0.1~0.3份;
b.原料处理:花生仁破碎为4~6瓣,茶籽去壳破碎为6~8瓣,再与黄豆混合在160~200℃下炒制20分钟,然后去除黄豆保留茶籽;
c.压片:将花生仁与炒制后的茶籽进行混合压片,得到的原料片片厚不超过0.5mm;
d.蒸炒:从上至下按照原料片、小麦胚芽+绿茶、原料片的结构进行蒸炒,润湿过程中花生仁润湿15%~18%的水分,蒸坯温度为80~85℃,炒坯温度控制在100~110℃,至含水量低于3%。;
e.压榨、精炼:对蒸炒后的原料进行压榨得到压榨油,再通过精炼得到产品,精炼过程中油温不超过200℃。
制得的抗氧化花生油含有丰富的各种营养物质尤其是维生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能,无油刺激性气味,口感好。
实施例2:一种抗氧化花生油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料:选取花生仁70~80份、小麦胚芽15~20份、茶籽10~15份、绿茶5~10份、黄豆0.1~0.3份;
b.原料处理:花生仁破碎为4~6瓣,茶籽去壳破碎为6~8瓣,再与黄豆混合在160~200℃下炒制25分钟,然后去除黄豆保留茶籽;
c.压片:将花生仁与炒制后的茶籽进行混合压片,得到的原料片片厚不超过0.5mm;
d.蒸炒:从上至下按照原料片、小麦胚芽+绿茶、原料片的结构进行蒸炒,润湿过程中花生仁润湿15%~18%的水分,蒸坯温度为85~90℃,炒坯温度控制在100~110℃,至含水量低于2%。;
e.压榨、精炼:对蒸炒后的原料进行压榨得到压榨油,再通过精炼得到产品,精炼过程中油温不超过200℃。
制得的抗氧化花生油含有丰富的各种营养物质尤其是维生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能,无油刺激性气味,口感好。
如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任凡未脱离本方案技术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做出任何简单的更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新津迎先粮油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新津迎先粮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65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燃纤维浸胶帆布
- 下一篇:一种蒜香味花生油的制备方法